【注譯】全句意譯為:有仁德的人用財富來發展、成就自身,沒有仁德的人則利用自己的身心去聚斂財富。
【解讀】這是“發財”一詞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最早出處。東漢大儒鄭玄將這句話注解為:“仁人有了財富則務于施與他人,以此來立身立名;不仁之人則將身心投入到斂財中去,以追求財富的積累。”如何處理仁德與財富的關系,是治國之道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以財發身”還是“以身發財”,是判斷“仁”與“不仁”的標準。為官者應當以自身道德的圓滿為先,將財力用于完成自己的事業,而不應當利用自身的地位和權力,使自己淪為追逐財富的工具。古人的告誡,值得所有領導干部對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