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電子網絡監察管理 臨滄“陽光”監管民生資金

發布時間:2013-10-22 10:50:00   來源: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網站

  

推行電子網絡監察管理

臨滄“陽光”監管民生資金

 

(云南日報20131010日第12版刊載)

記者:姜定才 字維洪

 

 臨滄市創新民生資金監管機制,推行民生資金電子網絡監察管理,走“制度+科技”的監管路子,有效破解了民生資金管理難、監督難、機制老、措施軟等難題,了對民生資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公開、陽光、透明監管,確保民生資金安全、高效、規范運轉,把黨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把民生資金一分一厘發放到群眾手中,探索出一條民生資金有效監管的新模式,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

    “電子管家”監管民生資金錢袋子

 臨滄地處中緬邊界,素有世界佤鄉之稱。全市總人口246萬,少數民族23個,96萬人。隨著中央對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扶持政策的不斷加大,惠民政策越來越多,民生資金數目較大,去年全市僅財政民生資金就達123.65億。如何管住民生資金錢袋子,確保惠民政策落到千家萬戶,確保民生資金惠及百萬邊疆群眾,事關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和諧發展,事關黨和政府在邊疆少數民族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十八大以來,臨滄市委、市政府抓住歷史發展重大機遇,創新民生發展機制,改善民生發展環境,抓實民生發展工程,把黨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基層,惠及到群眾。他們立足群眾根本利益,從落實惠民政策著手,建設民生資金電子網絡監管系統,切實幫助群眾管住民生資金錢袋子,把黨的溫暖傳遞到千家萬戶。

 “民生資金監察系統”依靠制度+科技的“電子管家”監管新模式,確保民生資金監管零缺位、零死角。民生資金監管系統集“三大平臺”(信息公開平臺、業務管理平臺、監管督辦平臺)和“九大功能”(資金政策公開、自助實名查詢、投訴舉報、資金追蹤、監管聯動、狀態監測、異常監察、預警糾錯、績效考核功能)于一體,覆蓋市、縣、鄉、村、戶五級,對民生資金項目、資金用途、補助對象、補助標準、申請審批程序等情況實現全面、實時、動態全程科技監管。群眾足不出戶,只要在家點擊鼠標或通過手機上網,就可查詢自己的民生資金項目金額。民生資金電子監察系統實現資金雙重監管,監管部門可通過網絡全程監管外,業務主管部門可通過該系統對本部門資金運行情況全程追蹤和動態監測。業務部門在錄入民生資金信息后,通過計算機系統固化審批流程,可全程反映資金文件下達、簽收、發放流程,實現業務部門涉農資金操作全程留痕,杜絕庸、懶、散、漂、浮等“隱形腐敗”。

 “公開、陽光、透明。”云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杜愛民坦言,“民生資金監管系統通過公開倒逼干部、倒逼部門、倒逼政府,切實把每一分惠民資金發放到群眾手中,確保了資金安全、干部安全、項目安全。”

    民生資金上網查詢明明白白

 云縣是民生資金電子網絡監管示范縣。該縣民生資金監察系統自今年3月試運行以來,納入涉農監管部門29個,鄉鎮12個,錄入民生資金監管265項(次),監管資金達10.4億元,受益群眾約21萬人次。監測到異常資金26970例,涉及金額4560萬元,追回資金4.2萬元。訪問量已達1萬多次,惠民補貼實名查詢達4153次,群眾反映良好。

 “羅有榮,農作物良種補貼66元,農資綜合直補522.94元……”在茂蘭鎮忙卓村委會小忙卓村村口,村民羅有榮用手機上網通過“云縣民生資金電子動態監管公開平臺”內的自助實名查詢窗口,查到了他家所有民生資金補貼的相關信息。“種了這么多年糧食,應該享受多少惠農補貼,過去一直是筆糊涂賬,現在有了民生資金電子監管系統,終于能夠明明白白種田領錢了。”羅有榮的這番話,道出了所有農戶的心聲。

 對小忙兔村邱文軍一家來說,民生資金就是一家人的希望,邱文軍父親原是老工廠工人,廠子倒閉后無田無地無收入,母親年邁失去了勞動能力,妻子因車禍致殘,女兒正在讀中學,全家生活重擔全靠邱文軍一個人苦苦支撐。他含著淚水說:“沒有黨和政府的溫暖,我這個家就走不到今天,是政府給媳婦和母親落實了低保,照顧父親買了離退職工養老保險,女兒上學也有定額營養補助金。”

 牛圈箐村委會團山村民小組是一個布朗族聚居村落。以前,這里的布朗族群眾以種玉米為生,每年養上一兩頭年豬,溫飽即安。國家落實惠民政策以后,民生資金成為戶與戶之間爭比趕超的動力,村民勤勞致富積極性大增,涌現出一大批養豬能手和種蔗大戶,短短幾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家家爭先恐后蓋起小洋樓,昔日貧窮落后的貧困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該村26歲的養殖大戶魏正強,年收入超過10萬元,他坦言:“現在日子好過了,每年千把塊的民生資金補貼看起來是小數目,但重要的是它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我們少數民族群眾的關心、支持,每當想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發家致富的干勁就更足了。”

 “民生資金電子網絡監管為政府增加了一雙無形的眼睛,讓業務人員不敢慢作為、不敢亂作為、不敢不作為。”茂蘭鎮紀委書記高清菊說。“民生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茂蘭鎮黨委書記沈修強如是說。

    一把手主抓民生資金電子監管

 “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只要打開網絡登錄民生資金監管系統,就可以監控到全區每一筆民生資金的運行情況。”在臨翔區紀委辦公室,區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張臨芬介紹,全市民生資金電子網絡監察管理系統建設工作籌備會召開以后,臨翔區迅即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區委書記為組長、區長等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民生資金電子網絡監管籌建領導小組,全力以赴抓好民生資金監管系統建設。各部門、鄉鎮、村、組做到層層有機構,層層有人管。區委區政府還出臺民生資金監管措施和監管問責制,對建設落后和監管不力者將給予問責。

 9月21,臨翔區民生資金監管系統僅僅上線試運行一周,就累計錄入涉及26項的民生資金3.47億元,撥付民生資金2.21億,惠及全區10個鄉鎮2萬多人次。在臨翔區政府廣場,我們同一群進城務工的農民交談,當問及民生資金查詢時,兩位中年男子掏出手機就開始上網查詢,幾分鐘后,我們看到了他們家的民生資金補助項目和數目。他們反映,民生資金實現上網查詢,讓他們明明白白知道自家的補助資金,隨時感受到黨的溫暖。

 民生問題無小事,群眾利益大于天。臨滄市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監管民生資金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得到了省級紀檢監察機關的高度評價,讓邊疆少數民族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了邊疆少數民族的尊嚴和地位。

 臨滄市委常委、紀委書記丁仕凱說:“新時期民生工作需要新措施、新方法創造性開展,需要黨的領導干部練就適應時代發展的真本事,培養心系民生的真感情,發揚體察民情的真作風。臨滄市民生資金電子網絡監管系統建設,是在省紀委省監察廳領導的關懷、重視和幫助下建立起來的,目前已經對民生資金的監管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今后,我們要把民生工作置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抓緊抓好,不斷建立完善民生工作新機制,把黨的溫暖更好地送達千家萬戶、送達人民群眾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