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站在維護群眾利益第一線

發布時間:2013-10-27 11:11:00   來源: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網站

站在維護群眾利益第一線

                                                            (《中國監察》2013年第6期刊載)
    近年來,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紀檢監察機關不斷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積極搭建溝通平臺,站在維護群眾利益第一線,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有效化解基層矛盾,使社會發展環境更加和諧。
    延伸信訪觸角,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在全州947個村(社區)全面推行村務監督員制度,每個村委會至少聘請2名村務監督員,對村“兩委”班子貫徹執行上級黨委決策部署情況進行監督,收集、整理社情民意,向鄉鎮紀委提供群眾信訪線索,督促村委會解決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截止目前,全州共聘請村務監督員2151名,收集整理上報群眾意見300余條,幫助群眾解決糾紛1863件次。如,硯山縣稼依鎮新寨村的村務監督員幫助群眾調解了長達36年的宅基地糾紛;文山市德厚鎮樂西村的村務監督員了解到村小學向學生收取100元桌椅押金的信息后,主動找校領導了解原因、講解政策,阻止了該校亂收費行為的發生。
    搭建干群溝通平臺,面對面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各鄉鎮每年召開兩次黨務問詢或政務質詢大會。會前,由鄉干部與村民座談共同確定會議主題;會議期間,鄉黨委、政府組成答復團聽取群眾提出的質詢,當場作答解決;會后,鄉人大、紀委派出監督員對答復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問效。截至2012年底,全州104個鄉鎮、街道辦共召開政務質詢會議377次,現場解決質詢代表提出的問題3160個。如廣南縣八寶鎮召集鐵路建設單位和州縣相關部門領導召開質詢會,就鐵路建設過程中群眾反映毀損農田設施問題進行現場答復;富寧縣新華鎮將政務質詢會議安排到云桂鐵路過境站點現場召開,邀請鐵路建設部門進行釋疑答惑、化解矛盾,促進了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建設農民辦事網絡系統,解決群眾辦事難題。在縣鄉村設立三級服務中心(站點),安裝使用農民服務站“農事e網通”網絡協同辦公系統,與縣級行政服務中心0A系統相連接。群眾辦事時只需到鄉鎮、村(社區)服務中心(站點)提交資料,由代辦員按照程序將辦理事項所需的申請書、戶口本、身份證等原始材料通過掃描采集上傳到網絡辦公系統,便可實現逐級流轉審批,辦理結果可現場或定期領取,也可通過派送方式將證件、補助資金等送到群眾手中。如今,全州農民服務站“農事e網通”網絡協同辦公系統已連接8個縣(市)的154個縣(市)直部門、101個鄉鎮為民服務點、951個村(社區)為民服務點,指定代辦員9000余人。為群眾辦理的業務已拓展到農業、林業、國土、建設、勞保、教育、計生等100余項。截至目前,全州累計為群眾辦理事項10萬余件,為群眾節約辦事開支1500余萬元,不僅縮短了辦事時間,而且極大地減輕了群眾負擔。
    推動干部轉變作風,直查快辦疑難信訪案件。2012年,全州全面開展“轉變作風抓落實、改善環境促發展”活動,通過設置征求意見箱、發放征求意見表和問卷調查表、網上征求意見、召開服務對象等方式深入查找問題。共發放征求意見表2.5萬余份,收集到意見建議近一萬條,制定整改措施3441條,有力地促進了機關和干部作風轉變。紀檢監察機關充分運用明察暗訪手段及時發現問題,對有令不行、推諉扯皮、違反工作紀律的93名干部進行問責,對作風問題突出單位的責任人進行約談,對個別頂風違紀單位及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對“庸懶散”問題突出的行為在媒體曝光,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此外,認真開展“大接訪、大下訪”活動。2012年,全州各級各部門參與接訪領導7444人次,累計接待群眾來訪2895批4576人次,帶案下訪、約談接訪群眾1653批3976人次。同時,研究制定《州紀委委員聯系基層紀檢組織和黨員群眾制度》、《紀檢機關直接聯系企業制度》、《領導干部開展接訪活動工作制度》等,妥善處理信訪疑難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