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群眾一起找幸福——記文山州硯山縣稼依鎮大稼依社區...

發布時間:2013-11-08 16:53:00   來源: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網站
大稼依社區黨委書記劉仙

20025月,靠勤勞致富已積累千萬家產的她,放棄紅火的生意當上了小石橋村黨支部副書記,并立志要帶領群眾一起找幸福。11年來,在村(社區)干部換屆選舉中,她先后被交流到新寨村民委、大稼依社區擔任黨總支書記和黨委書記。她到哪里,人心就凝聚在哪里,產業就發展到哪里,群眾就富到哪里。她就是硯山縣稼依鎮大稼依社區黨委書記——劉仙。

 

劉仙看望慰問社區貧困戶

“闖”出來的致富產業

“新寨村民委基礎薄弱,發展滯后。在這樣的村寨,說一萬句好話,不如辦一件實事。”劉仙深知要改變人民群眾的困難生活,凝聚人心,必須抓產業發展。

魚腥草是拉白村的傳統產業,由于都是零星種植,形不成規模,效益不高。于是,她積極組建魚腥草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從家里拿出5萬多元作為啟動資金,專程跑到縣農業局請技術員到現場指導,還個人出資組織黨員干部和種植大戶外出參觀學習,帶領黨員干部齊上陣,整天泡在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技術、信息和銷售服務……現如今,拉白村魚腥草專業合作社成員已發展到300多戶,種植面積近3000畝,年總產值達2千多萬元。

劉仙在查看社區的蔬菜種植基地

魚腥草合作社運作模式的創新發展,充分調動了各村小組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也為劉仙提出實現“一村一品”的發展目標打下了基礎。在劉仙的指導下,各村發揮優勢,分別發展了各具特色的相關產業,組建了五個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新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540元增加到2012年的5000多元,年均增收800多元。

 “摳”出來的幸福路

大稼依社區與新寨村民委之間,有一條長3公里,寬6米的水泥路。說起這條給周邊11個村寨及稼依中心小學700余名師生帶來方便的路,群眾都說:“這是社區黨委劉仙書記 ‘摳’來的幸福路”。

今年年初,為解決群眾和師生出行難,劉仙爭取到了一筆40萬元的修路資金。為用好這筆資金,她帶領社區干部反復優化修路方案,精心組織施工,加強資金監管,嚴把工程質量關,并規定1千元以上的支出須經社區民主理財小組核準。為動員干部群眾支持參與,她不厭其煩地進村入戶做群眾思想工作,在她的宣傳和動員下,修路涉及的拆房、征地戶,主動提出不要一分錢的補償,在外務工的青壯年也主動回村參與修路建設。為加快進度,她將自家的挖掘機派到工地,無償用于建設。為保證質量,她又當起了工程監督員……經過3個月的努力,群眾期盼了幾十年的這條“幸福路”修通了。

     在任村(社)干部的11年里,劉仙通過“政府補助、村民自建”等方式,帶領群眾修通了11條近60公里的進村路。她不僅無償提供挖掘機,還先后捐資10余萬元幫助群眾修路。

 “泡”出來的和諧社區

20125月的一天,劉仙接到橫膽沖村村民與新朵甲村村民因山界糾紛正在群毆的報告后,立即帶領社區干部趕到現場勸阻。平熄事態后,她先后五次組織兩村群眾開會,連續一個星期挨家挨戶地了解情況、聽意見、做工作,宣傳政策,幫助村民分析原因,尋找和解辦法。

“我們都是農民,都知道要珍惜土地,要靠土地生存和發展。可是你們為了幾畝坡地,讓近千畝的土地荒了29年,值嗎?”劉仙一句樸實的提問,讓剛剛還在爭吵的村代表們立即安靜下來。她抓住時機進一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雙方村民的工作,在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后,她拿著石灰粉在前面畫線,村民們拿著鋤頭在后面挖溝。畫界結束,她又組織兩村村民吃了一頓“和親飯”。今年,兩村村民在這片坡地上種上了小咪辣和畜草,成立了種草養羊合作社,僅小咪辣一項,就可為村民增加近百萬的收入。

“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將心比心,就能贏得人心;只要不怕麻煩,敢于放下架子,群眾就能給你面子。”談及農村糾紛調處工作,劉仙說沒什么“法寶”,靠的是耐心、熱心和真心。今年大稼依社區上報的34起糾紛,全部成功解決,滿意率為100%

“唱”出來的廉政新曲

去年7月的一天,劉仙的兩位親戚來到社區,憤憤地將被退回的低保申請書撂在她的辦公桌上,并說:“自家親戚的低保都辦不了,你還當什么‘官’?”。面對親戚的指責,劉仙不慌不忙,邊招呼他們坐下,邊向他們講解政策。“大道理我們不聽,辦不了事咱們親戚也不做了。”劉仙話未出口,兩位親戚就扭頭就走。

“隨著國家惠農資金的增多,集體經濟的壯大,像這樣的事時有發生。但劉書記始終堅持原則,對不該辦的事情,她寧可傷感情,也不亂開口子;對不該突破的禁區,她寧可傷和氣,也不‘闖紅燈’”。 社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平說。為規范管理國家惠農資金,她一方面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不搞個人說了算,特別是對群眾關心關注的財務收支、低保五保落實、危房改造安排、惠農補貼發放等事項均定期公開、公示;另一方面,她注重抓好黨建工作,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積極開展廉政文化示范點創建活動,組建了社區廉政文藝隊,開展法律法規、廉政文化“進社區、進村寨、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進宗教場所”等六進活動,把黨的惠農政策、黨風廉政建設、有關法律法規搬上舞臺,唱響“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政新風。

    自擔任村干部以來,劉仙經手的民生項目、惠農資金有5千余萬元。每筆資金來自哪里、用在哪里,社區專門設置了黨務居務財務公開欄,各居民小組也設置了村務公示牌,上級領導清楚明白、讓群眾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