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鳳慶縣“電子管家”讓民生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發布時間:2013-11-20 08:42:00   來源: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網站

臨滄市鳳慶縣“電子管家”讓民生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隨著中央對強農惠農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群眾在享受到更多民生資金的同時,也增加了相關職能部門對民生資金監管的難度。那么如何解決民生資金運行過程中監管難、難監督的問題呢?

      “電子錄入民生資金,讓群眾查詢方便”

20139月,云南省鳳慶縣與全市同步建成民生資金監察網,對民生資金項目、資金用途、補助對象、補助標準、申請審批程序、補助標準等情況進行全程科技監管,切實強化源頭治理。通過制度+科技的監管模式,把農業、民政等30個縣主要涉農部門和13個鄉鎮的民生資金,包括農村低保、城鎮低保、孤寡群體生活補助、糧食綜合直補、新農合住院補助等民生資金納入系統監管,嚴格督促各部門在落實民生政策措施過程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及時到位,實現民生資金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這些天,縣教育局資助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忙著做一件事情,就是將所涉及的學校食品加工費用進行審核,并錄入到民生資金監察網接受群眾的監督。

筆者采訪縣教育局資助中心主任李德信時,他介紹說:“ 民生資金后面我們主要是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加工運輸后面的費用,加工費用縣上按照一年90元這樣預算進去,這些錢怎樣使用我們要給他錄入這個平臺,……這個食堂我們要求要進賬,現在就是審核各個食堂的帳務,特別是加工費我們看瞧他是開給些什么人,然后是怎樣使用,通過審核再登記到上面。”

除此之外,縣教育局涉及的營養改善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校安工程配套資金補助、困難兒童資助金補助等方面的相關數據也將如實進行錄入和公布。據了解,目前,鳳慶縣納入監管范圍的包括30個縣直主要涉農部門和13個鄉鎮,通過初步梳理,進入系統監管的民生資金項目涉及180多項。包括農村低保、城鎮低保、孤寡群體生活補助、糧食綜合直補、新農合住院補助等。

縣民政局老齡委辦公室主任王勇高興地對筆者說: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發放高齡補貼、孤兒補助、五保戶補助,救災資金,城市農村低保資金共計7500多萬元,……現在全部資金已經錄入到資金監督平臺系統當中。”

如今,群眾只要在互聯網上輸入“臨滄市鳳慶縣民生資金電子監察網”,或是登錄鳳慶縣黨風廉政網,點擊民生資金監管一欄就可以看到所有民生資金發放的相關信息,輸入姓名或身份證等信息便可自助實名查詢,也可分類查詢各個村發放的低保名單等,所有民生資金的政策、發放流程全部公開。因為這套民生資金監察系統,有著信息公開、業務管理和監管督辦三大平臺,“信息公開平臺”是民生資金監察系統對外公開的一個公共信息平臺,主要對民生資金的相關政策、補助對象、補助標準、補助流程、辦理程序和資金發放情況等信息在互聯網上進行公開。該平臺同時具備自助實名查詢和在線投訴舉報功能,群眾可在平臺上查詢個人的資金補助情況,也可通過線投訴舉報平臺舉報違紀違規行為和查詢舉報回復情況。

“搭建業務平臺,方便群眾查看”

業務管理平臺主要是業務部門錄入民生資金信息和對民生資金進行動態全程追蹤的平臺。通過計算機系統記錄操作流程,實現業務部門民生資金操作全程留痕。該平臺是反映民生資金從下達到發放完成的一個信息錄入操作平臺。在這個平臺中,縣財政局起龍頭的作用。縣財政局在資金下達和撥付后,按照資金指標歸屬,在民生資金監察系統業務平臺上錄入信息,給縣直部門和鄉鎮分派資金信息錄入任務。縣級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將辦理流程、政策信息和相關信息錄入平臺,資金發放末端單位負責錄入發放名冊、支付單據。通過逐級下達資金信息和按端口錄入信息,使民生資金和民生項目管理部門在系統上能一條龍地反映本部門所管理的資金運行情況,實現資金動態追蹤、狀態監測等功能。

監管督辦平臺是紀檢監察機關和業務部門對民生資金發放流向、流量、流速進行全程監控的平臺,具有監管聯動、狀態監測、異常監察、自動預警、績效考核功能。該平臺主要是運用自動分析手段,將業務部門錄入的數據進行自動甄別,對不按時發放、不足額發放、重復發放、截留、滯留資金等情況進行自動預警和分級報警,預警情況自動反饋到監管平臺。縣紀委監察局可在網上進行跟蹤督辦。可以根據資金性質和管理歸屬,對系統提示的情況安排主管部門或鄉鎮紀委按抽查制度進行入戶核實。通過系統的自動運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審計難、追蹤難、監管難等問題,減少了人力物力投入,把監督關口前移、監督事項具體化,切實加強事前和事中監督,真正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系統可以根據紀委監察局設定的監管點適時對各鄉鎮、各部門在系統使用中出現問題進行監控,并進行績效考核。

此外,該系統還具有政務公開、自助查詢、實時監控、預警糾錯、投訴舉報、績效測評、政策解答、統計分析八個功能,是一個覆蓋縣、鄉(鎮)、村、戶四級,初步具備民生資金公開入戶、監管到人的資金監管系統。

縣紀委監察局工作人員說:“我們這個系統有預警糾錯這一項功能,用紅色標注著,這個異常信息他有可能是資金發放重復,有可能是年齡不符合規定,還有可能是身份證號碼重復著,或者是發放緩慢,或者是發放超時,他都會顯示出來,部門可以自己點進去看瞧到底是那一項。”

     “電子監管平臺,成了群眾的電子管家”

有了這個特殊的“電子眼”,群眾了解惠農補貼的政策和資金發放的信息,只要通過電腦或手機上網,在互聯網上搜索“鳳慶縣民生資金電子監察網”即可知曉民生資金運行情況,讓各種隱蔽的違規行為無處遁形,不但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還堵住涉農資金流失的漏洞,鏟除了滋生腐敗的“土壤”。鳳山鎮平村村民楊滋云家享受著農資補貼,可具體是多少呢,他用電腦一查就清楚了。

一村民在查詢時,向村主任詢問:“請主任幫查瞧農資補貼有多少,你家呢一折通戶主名字是記著哪一個,楊滋云,你家呢是補得一千,糧種補貼是十五元,土地補償是補得6842,就是三項內容。”

村民們告訴記者,以前想了解各種補貼費用信息,需要到相關部門才能知道詳情。因信息不對稱,往往會給村民造成誤解。如今,民生資金運行實現了陽光操作,村民在互聯網上,就能查到各項補貼的發放信息,消除了村民的疑慮,還了干部清白,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鳳山鎮桂花小區村民劉樹義查看自家的民生資金發放情況后說:“現在直補這些都方便了,有些像我們有什么疑問,我們就叫娃娃在手機上查查或者電腦查,一查我們就知道自己補得多少。現在對于我們農民來說直補相當方便,我們是信任。”

鳳慶縣民生資金電子網絡監察系統于9月中旬試運行以來,縣紀委監察局通過抓好業務主管部門和受益群眾這兩頭,監督和督促中間各個環節民生資金的規范運行,從而實現了對民生政策落實和資金投入的全過程動態監管,有效防范有的涉農部門暗箱操作變相侵吞涉農資金的行為,從源頭上堵住涉農資金流失的漏洞。進而推動和強化民生資金的公開化、規范化、程序化和安全運行。

當筆者縣紀委監察局副局長豆麗云采訪,想了解下步工作打算,她開心地介紹道:“在下步工作中,縣紀委監察局一方面將通過電視、廣播和發送手機信息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系統的知曉率。拓寬民生資金使用的監督渠道,另一方面縣紀委監察局將聯合相關職能部門根據電子網絡監察系統獲取的信息,確定項目組織專人,適時開展監督檢查,進村入戶抽查群眾受益情況,來督促廣大干部在落實惠民政策時,不敢慢作為、不敢亂作為、不敢不作為。”

截至目前,鳳慶縣在系統上下達的資金文件有187個,涉及業務部門18個,下達資金達5.1億元,已發放資金類型62項,發放資金3億元,受益群眾達132219人次。系統運行一個多月來,訪問次數達26069人次,實名查詢1744人次,有效發揮了民生資金監察系統電子管家的作用,有效解決了資金管理制度與執行步調不一的問題,開辟了監管工作新途徑。

 

 

云南省鳳慶縣紀委:許靈鋒    段群英    鮑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