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落實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和要求,是怒江加快發展,與全國全省人民一道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途徑。怒江州發展滯后,縮小發展的差距容不得絲毫等待觀望和懈怠拖沓。紀檢監察機關肩負黨章賦予的執紀監督光榮使命,必須自覺、主動、有效服從服務于改革發展,聚焦主業,勇于擔當,督促引導黨員干部廉政勤政,為怒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供“六個保障”。
抓黨風廉政教育,提供思想政治保障。把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決策措施落到實處,需要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不出事”異常重要,是最基本的“底線”。因此,必須把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宣傳教育工作的整體布局并系統實施,深入開展理想信念、黨風黨紀和勤政廉政教育。以政治紀律教育為首要,教育黨員領導干部牢守黨的政治紀律,自覺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上來,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教育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恪守為民之責;以財經法規為重點,教育每個黨員干部牢記“公款姓公,一分一毫不能私用”;以楊善洲、高德榮等先進模范為榜樣,以和新民、楊福堂等反面典型為警戒,深入開展“身邊教育”,使干部廉政教育更直觀,警示教育更具震懾力;以廉政文化為載體,深入開展“崗位教育”,把廉政思想融入每時每刻,營造廉榮貪恥、崇廉尚儉的社會文化環境。通過針對性強、內容通俗易懂、方式靈活生動的黨風廉政教育,著力營造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的廉潔文化氛圍,使干部把精力專注于改革創新上,把心思集中到謀劃工作上,把時間用在為民服務中,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持之以恒抓作風,提供環境保障。黨員干部作風的好壞,精神狀態和工作狀態如何,直接關系改革能否順利實施,影響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州委州政府態度堅定、行動堅決,全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機關和干部“庸懶散”問題為切入點,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從“早”抓起,從“小”著眼,防微杜漸,對那些一定層面上習以為常的歪風、舊俗、劣習“小題大作”,推動作風持續好轉,群眾給予了充分肯定。但“四風”問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整治“四風”亦不可能一蹴而就,“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需加勁糾正,“人難找”的問題尤為突出;“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的同志仍受“追捧”,“假作為”的問題群眾反映強烈;講排場、比闊氣、比面子還未根本扭轉,公車私用屢禁不止……諸如這些,必然阻礙怒江改革發展,必須要持之以恒抓紀律、抓作風。以落實各級黨組織抓紀律抓作風的主體責任為抓手,加強對紀律作風建設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各級黨組織履行責任、強化內部管理和日常監督;以“非領導職務干部在職不在崗問題,‘庸懶散奢驕’問題,領導干部插手工程建設、土地使用、礦產開發、干部選拔任用等行為,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占地建房問題,破壞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問題”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查問題、抓典型、嚴處理,層層傳導壓力,逐級落實責任,以嚴明的紀律持續祛歪風、樹新風。以領導干部為重點,經常性開展抽查,督促領導干部帶頭轉作風;探索和建立“暗訪督查工作辦法”,規范和改進監督檢查方式,進一步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動員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發現問題,形成監督檢查常態機制。通過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作風方面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使黨員干部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謀事不謀人,多為發展想辦法、出點子,為怒江各族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盡心盡力、履職盡責,創造干事創業、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良好環境。
嚴肅懲處腐敗,提供紀律保障。在發展的大潮中,一些黨員干部“溫飽思淫逸”,迷失了方向,無視黨紀國法的威嚴,為謀私利,權力異化,損害群眾利益,破壞了怒江發展的良好局面,破壞了怒江對外交流的形象,讓有意投資者聞而卻步。查處腐敗案件排除制約和破壞改革發展的問題,是黨章和行政監察法賦予紀檢監察機關的主要職責,是紀檢監察機關的主業。紀檢監察機關要在積極拓展案源、主動發現線索上下足功夫,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勢頭,以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的腐敗問題,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以及發生在工程建設、民生民利、惠農強農等領域的腐敗為重點,堅持抓大不放小、嚴查不松勁,嚴肅查處制約深化改革、破壞發展環境、擾亂市場秩序的案件,嚴肅查處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失職瀆職、虛報冒領、損公肥私的違紀違法行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群眾利益;嚴格執行《怒江州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辦法》,對工作敷衍了事、效率低下等“小事”進行問效,對管轄范圍內發生責任事故的責任領導和責任人進行追責;嚴格落實《怒江州黨風廉政建設約談制度》,早提醒、早糾正,對黨員干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提耳朵”、“扯扯袖子”,甚至“當頭棒喝”;加強案件剖析,從查辦的案件中總結規律,為問題找到根源、為建章立制找到依據;加強案件通報,用身邊的案例警示教育,發揮案件查辦工作的警示震懾作用。通過不斷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供有力的紀律保障。
深化“陽光工程”,提供監督保障。陽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劑,公開透明是腐敗的天敵。在改革措施的實施過程中,要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部門、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監督,用好用足“公開”這種方式,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用“陽光”制約權力運行。進一步健全落實民主決策機制,堅決執行“三重一大”制度和一把手“三個不直接分管”制度,規范權力運行;盯緊項目、盯緊資金、盯緊責任人,實現州委州政府的決策部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那里,資金流向哪里,監管就跟蹤到那里;抓住工程招投標、政府采購、公務用車改革、低保醫保資金發放等易產生腐敗的重點工作,推行“透明”工程,努力做到全社會參與監督、參與競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深化黨務政務公開,及時、全面、真實地接受群眾監督;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延伸監督檢查的“觸角”;進一步規范并公開權力運行流程,促使顯性權力規范化、隱性權力公開化。通過深入實施“陽光工程”,杜絕那些“口袋里賣貓”和“躲貓貓”的問題,杜絕那些“屁股決定腦袋”的決策失誤,保證權力在陽光下公開透明運行。
扎緊反腐倡廉“籬笆”,提供制度保障。缺乏有效制約必然出現權力異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一些監督機制和制度必然會出現不適應不管用的情況,會為腐敗滋生留下空隙,這就要求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紀檢監察機關要協助黨委全面把握、準確定位、科學分析,貫徹深化改革的要求,以管住“人、財、物”為重點,建立起一套管住權力的“帶上高壓電的鐵籠子”。切實把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作為紀檢監察系統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務,最大限度減少體制缺陷和制度漏洞,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及時對現有反腐倡廉制度進行清理,有漏洞的修訂完善,過時了的要廢止,較籠統的要細化,提升制度的科學化水平;在“實用、管用、可用”上下功夫,針對制約改革發展的新問題、新情況,推進制度創新;強化“查、糾、懲”等手段,嚴肅查處“鉆空子”、打“擦邊球”、搞變通、打折扣的人和事,絕對不能姑息遷就,為制度充上“高壓電”,增強制度執行力。按照清理、規范、公開、監督的次序,開展事權規范和風險防控工作,鞏固已經明確的機關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定位,建立健全統一的工作規則、工作流程和工作機制。改革是沒有現行的經驗可循,需要大力支持,更需要包容,對工作中出現的失誤要理解和包容,要探索和試點《支持改革免責辦法》,寬容失敗、允許試錯,鼓勵干部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創新。通過不斷健全完善制度,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促進領導干部嚴格自律、行動自覺、自我監督。
加強自身建設,為執紀監督提供人才保障。“打鐵還需自身硬”,職務就是職責,權力意味著責任。紀檢監察機關承擔著維護黨紀政紀、推進反腐敗斗爭的重要職責,必須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以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著力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為重點, 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教育廣大紀檢干部嚴格約束自己、不斷規范自己、努力純潔自己。加大教育培訓和輪崗交流力度,在實踐中鍛煉干部、培養干部、選拔干部,增強戰斗力、執行力、擔當力。要用“三嚴三實”的標準,打造作風優良、素質過硬、業務精通的干部隊伍,做好為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保駕護航的忠誠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