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節假日期間,往往是“四風”問題的高發期,這種現象被稱為“節日病”。但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后,這種“節日病”得到了有效遏制。黃金周過半,調查發現,從機關到社會,從公務員到普通群眾,都能感受到節假日里的廉潔之風。
昨日上午,五華區政府停車場,幾輛貼著“節日封存車輛(2014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封條的車輛靜靜停在車位上,這是五華區節假日封存的公務車。
“節假日期間封存公車已經常態化,除了部分單位應急執勤車輛外,所有公務用車必須嚴格執行入庫封存處理。”一位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節假日期間,暫未發現公車私用情況。“以往節假日總會有公車私用被曝光,或者被舉報,今年國慶到現在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新聞,確實比以前進步多了。”市民張磊說。
都不敢碰“高壓線”
以往的“節日病”,最直觀地體現在于酒店的公務宴請,逢年過節,總會有大批的單位和團隊訂餐。但昨日記者在市內多家酒店了解到,國慶期間基本沒有這方面的宴請,餐飲企業主要以私人家宴、旅游團隊為主。“現在單位已經沒有公務宴請了,節假日期間更不敢了,連個人吃飯開單位發票的事情都很少,開了也不能報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務員坦言,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都不敢碰這條“高壓線”。
一家都市農莊的負責人說:“以前經常有個人以單位名義開具消費發票,現在很少有了,自己埋單所以開始精打細算了。”她說,今年以來,就很少有單位來這里了,即便是公務員的個人私人宴請,也基本沒有以單位名義開具發票的。
通報和監督震懾力大
事實上,這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重要節日前進行點名道姓的通報曝光。9月5日,昆明市紀委通報了查處的8起違反“八項規定”典型案例,8名違反規定的干部被點名道姓通報,這是今年市紀委第3次通報違反“八項規定”的典型案例。此次通報中,4人因公車私用被通報批評,4人違規開具發票被點名。
“節前通報的方式已成為常規手段,對遏制節日腐敗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而群眾監督和新媒體的曝光也不容忽視,并且作用越來越大。”市紀委一位工作人員介紹,8月14日,昆明市首批512名作風建設社會監督員正式上崗,社會監督員由市、區在聘的黨風巡查員、特邀檢查員、作風監督員,以及市區機關干部職工、社區群眾、新聞記者、出租車司機等組成,他們通過明察暗訪的方式,發現和收集機關及干部中存在的“四風”問題。為遏制節日腐敗,市紀委還專門抽調了32名社會監督員參與“會所中的歪風”及落實中秋國慶期間有關紀律規定情況的專項督查。
假日里的廉政之風,也影響到了以往靠公款消費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部分行業,首當其沖的就是白酒銷售。“以往中秋、國慶雙節的時候,都是白酒銷售高峰期,供不應求時還會漲價,但是今年生意不好做了,別說漲價了,還要降價促銷。”一家白酒經銷商分析,這主要受到中央“八項規定”的影響,各單位和個人不再公款購買,沒了“三公”消費,白酒銷售也只能走平民路線。
微觀點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但近年來,每逢節假日,這種禮尚往來都會像一枚枚“糖衣炮彈”,演變成了一種“節日腐敗”。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正是這種所謂節假日里的禮尚往來,已經嚴重破壞了政府機關和公務員的形象。因此,遏制腐敗,改善形象應該首先從節假日開始,從廉潔過節開始,這也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糾正“四風”問題的重要體現。
從目前來看,節日里能看到的腐敗越來越少,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嚴黨風、促政風、帶民風”的作用,值得點贊。但反腐倡廉仍任重而道遠,這種廉潔之風不應只停留在節假日送禮、公車私用、公款吃喝上,還應該延伸到更廣泛的領域,通過完善制度,強化監督檢查,加大查辦問責力度,下決心,下工夫,改進作風,遏制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