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怒江州福貢縣牢牢聚焦反“四風”,緊扣作風建設的根本任務,先后制定出臺以“三十雙”為代表的多項制度措施,著力推動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落到實處。
“三上門”開拓作風建設新路子。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為進一步轉變黨員干部作風,強化服務意識,拓寬服務渠道,提升服務水平和能效,著力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福貢縣以“干部上門、機關上門、服務上門”為載體,在縣以上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深入開展“三上門”活動。通過“文化上門”、“科技上門”、“送醫上門”、“送教上門”、“法律上門”等9項具體的服務措施,引導和推動全縣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不僅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也使黨員干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提供服務,和群眾談心交心、聽取意見等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群眾、認識了基層、轉變了作風,開拓了我縣做好群眾工作和強化作風建設的新路子。
“十嚴禁”保證作風建設有遵循。強化作風建設,必須要有嚴格而強有力的相關措施來作為制度上的保障。為使全縣黨員干部在轉作風、轉思想、轉認識的過程中有方向、有底限、有遵循,福貢特別制定出臺了多項相關規定,其中,又以《福貢縣公家公職人員“十嚴禁”》最具代表性。通過“十嚴禁”的明文規定,讓黨員干部充分認識到哪些行為對于作風建設是有妨害的,必須予以杜絕;深刻認識到作風建設是一項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的工作,必須長期堅持,將之作為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黨性修養、強化宗旨意識等的有力推手常抓不懈。“十嚴禁”出臺后,收到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全縣黨員干部公款吃喝、同城接待、公車私用、大操大辦、揮霍浪費等現象基本不再出現,黨內作風進一步凈化、肅化。
“雙報到”助推作風建設得實效。福貢縣著力將作風建設與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總結近年來黨建工作的有益經驗,深入探索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推動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效方法,積極開展縣直機關黨員和在職黨員“雙報到”志愿服務社區活動,按照“居民點單、社區支部下單、黨員接單”的“三單制”服務模式,在職黨員充分結合自己的工作性質,積極發揮個人能力特長,多方調動優勢資源,努力做實各項服務活動,并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倒逼自己強化學習、提高能力、轉變意識、改進作風。“雙報到”活動開展后,很多在職黨員表示雖然自己的任務更多了、擔子更重了,但是同時,又感到心里更充實了,對群眾的感情更深了,業余時間不再無所事事,服務意識也更加強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