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瀘水縣借助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采取多項措施,切實解決“文山”“會海”“吃喝風”,努力打造風清氣正、心齊勁足的跨越氣場。
兩項措施解決“文山”問題
一是文稿規格控高度。在發文方面做到確有需要,注重實效,堅持“六不發”原則。凡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已作出明確規定的,一律不再制發文件;現行文件規定仍然適用的,不再重復發文;屬同一部門、同一類工作、同一對象的,應合并發文,不分別或連續發文;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一律不發;對上級黨委、政府和部門的文件,特別是中央已發至州或縣沒有新的貫徹要求的,不再發文;可采用電報、電話等方式布置的,已開會部署并明確工作任務的,一律不再發文。截至8月底,以縣委、縣政府名義或以縣委辦、縣政府辦公室名義下發的文件同比精簡了25%。
二是文稿篇幅壓厚度。倡導清新簡練的文風,力求意盡文止;上行性公文要減少一般化認識性闡述,增強邏輯性和針對性,文字一般不超過3000字;下行性公文要開門見山,不“穿衣戴帽”;縣委文件原則上不超過3000字,以縣委和縣委縣政府名義制發的決定、意見等重要決策性文件、重大決策部署外一般不超過3000字;其他文件一般不超過2500字;簡報要重點反映重要的動態、舉措、經驗、問題等內容,減少一般性工作情況匯報,簡報信息要減少數量,提高質量,一般不超過500字。
三項措施解決“會海”問題
一是會議審批串聯化。需要邀請縣委書記、縣長出席的全縣性工作會議,由承辦部門報縣委書記、縣長本人審批;需要邀請分管常委或副縣長出席的會議,經“兩辦”或相關科室協調,縣領導審批,向縣委書記和縣長報告。未經縣領導審批同意,一般其他領導不陪會,其他與會議內容無關的縣直部門負責人不參加。
二是會議形式捆綁化。恪守“五個不開”,即可開可不開的會堅決不開,能開小會解決的問題不開大會,能一個會解決的問題不層層開會,能開短會解決的問題不開長會,能開視頻會議或電視電匯會議的不開現場會,真正做到少開會、開短會、開務實有用的會,截至8月底,以縣委、縣政府名義召開的全縣性會議同比精簡了32%。
三會議紀律剛性化。嚴格會議請假制度、嚴格會議報到制度、嚴格會場紀律、嚴格會議通報制度、嚴格會務節約制度。明確要求,舉辦會議活動盡量安排在本地會議中心、本部門會議室,不得安排到風景區,不得以開會的名義安排公款旅游。嚴禁提高會議活動食宿標準。工作會議一律不擺花草、不懸掛會標、不鋪地毯。今年我縣對10名領導干部違反“會風”問題進行了通報和約談。
四項措施解決“吃喝風”問題
一是廣泛宣傳教育。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宣教工作,要求通過年初召開的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及逐級組織召開專門會議,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及時領會上級有關精神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等黨紀條規,從主觀上充分認識到公款大吃大喝的危害性,不斷增強狠剎公款吃喝之風的緊迫性和堅決抵制的自覺性,帶頭不吃請,帶頭不請吃,帶頭抓糾治。截至8月底,我縣壓縮“三公”經費617萬元,同比下降36.3%,狠剎了奢侈浪費之風,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
二是建立長效機制。針對公務接待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不規范、公款吃喝之風屢禁不止等現象,縣委、縣政府發文限定各行政機關和各事業單位的公務接待標準,要求所有鄉鎮建立“廉政食堂”,除重大接待任務依程序審批后可在外就餐外,其他公務接待一律在食堂進行,做到“同城不吃請,下鄉吃食堂”,取消會議會餐制,與會者一律吃食堂等等,一系列制度的出臺和各項措施的落實,既大大減輕了財政負擔,又從源頭上遏制了公款吃喝之風。
三是拓展監督渠道。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的社會約束機制,充分發揮組織、群眾和輿論的綜合監督作用。縣紀檢監察機關與財政、審計等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到各酒店、飯館實行明察暗訪,深入有關單位檢查財務收支情況。縣紀委監察局公布縣紀委黨風室舉報電話,鼓勵群眾大膽舉報,讓公款吃喝完全置于群眾監督之下。同時加強輿論監督,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等新聞載體,及時實行曝光;剖析典型案件,并以文件形式進行通報。
四是強化問責懲治。將厲行節約、糾治公款吃喝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工作報告和班子民主生活會重要內容,層層簽訂責任狀和承諾書,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對有令不行、頂風違紀的單位,嚴厲追究其主管領導和主要領導的責任。以深入開展公款大吃大喝進行高消費娛樂活動專項整治為契機,緊盯“前科”單位和重點部門,按照“懲處從重、量紀從嚴”的原則,實行政治處理與經濟處罰并行,提高“犯事”的風險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