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21時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發生6.6級地震,臨滄市臨翔區、雙江自治縣、云縣的14個鄉(鎮、街道)88個行政村不同程度受災,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和重大損失。災情就是命令,臨滄市紀委市監察局及時組織督查小組分赴臨翔區和雙江自治縣受災較嚴重的平村、圈內、博尚、大文、忙糯等鄉鎮,對抗震一線干部紀律作風、救災款物撥付發放、災區恢復重建準備工作等進行了督查,為進一步提振抗震救災士氣、確保救災款物及時有序撥付發放,加快災區恢復重建提供了有力保證。
高度重視,迅速部署開展督查工作。地震災區發生后,臨滄市紀委市監察局印發了《關于嚴肅紀律保證抗震救災工作順利進行的緊急通知》(臨紀發電〔2014〕10號),對當前抗震救災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成立了以市紀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局長為副組長,市紀委監察局、市財政局、市審計局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抗震救災工作督查組,按照 “積極參與救災,嚴明紀律要求,強化監督檢查,確保抗震救災有序高效進行”的要求,認真開展督查工作。
10月11日,市紀委市監察局先行派出兩個督查小組到抗震救災一線開展工作督查,主要督查各級各部門抗震救災工作履職盡責、抗震救災物資管理分配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第一督查小組由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局長聶愉堂同志帶隊,到臨翔區平村鄉、圈內鄉和博尚鎮的4所中小學校、2個鄉鎮衛生院和4個村委會、5個村民小組開展現場督查;第二督查小組由市紀委常委、市監察局副局長劉瑩輝同志帶隊,到雙江自治縣大文鄉、忙糯鄉的4所中小學校、2個鄉鎮衛生院和4個村委會、4個村民小組開展現場督查。10月13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丁仕凱同志深入到臨翔區平村鄉,督查指導抗震救災工作,看望、慰問災區干部群眾。10月17日,市紀委印發了《臨滄市“10.7”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監督檢查工作方案》,成立市、縣、鄉三級監督檢查組,形成了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整體推進的監督檢查工作格局。
全市上下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投入抗震救災。全市各級各部門站在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想災區群眾所想,急災區群眾所急,在“10.1”長假剛剛結束、年底工作緊張繁忙的時段,組織精兵強將與當地抗震救災工作組“混編”在一起,按照統一步調、統一行動的要求駐村入戶開展工作,真心實意幫助災區群眾搶險救災、恢復生產生活、開展疫病防治和災后重建前期工作,幫助災區學校復課、災區衛生院復診復醫,尤其是民政、衛生、住建、發改、教育、消防、供電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救援,為災區群眾筑起了堅如磐石的生命屏障。受災各縣(區)黨委、政府及各鄉(鎮、街道)認真履職,努力做受災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團結和帶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日夜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截至10月20日,市委、市政府領導多次深入掛鉤鄉鎮和相關村組現場幫助指導工作,26個市直牽頭和配合部門的63名干部職工全部進駐到臨翔、雙江、云縣的14個鄉(鎮、街道)的受災點,積極投入抗震救災工作。
省、市財政救災專項資金和民政、紅十字會等渠道籌措的救災物資全部撥付就位。截至10月15日,民政、紅十字會等相關部門通過各種方法籌措的1514頂帳篷、2710床棉被、1033捆彩條布、20.88噸大米、690桶約3450升食用油、640箱礦泉水和150件毛衣全部運送到災區,并逐步有序發放到三縣(區)14個受災鄉鎮的干部群眾和師生手中。截至10月21日,省財政安排臨滄市的救災資金200萬元和市財政安排200萬元,共計400萬元已經全部撥付給臨翔區和雙江自治縣。其他社會和群眾募捐贈送的救災款物正通過相關職能部門造冊登記并根據災區情況進行撥付和發放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