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六個全覆蓋”抓實“五級聯動”成效突出

發布時間:2014-11-20 17:01:15   來源:昭通市紀委

今年以來,昭通市以“六個全覆蓋”推動暢通群眾訴求渠道“五級聯動”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全市信訪案件大幅下降。今年1至10月,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通過“五級聯動”受理群眾訴求達14222件,辦結14162件,辦結率99%;而受理信訪舉報僅1124件,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16.24%。

多措并舉,學習宣傳全覆蓋。一是市、縣、鄉分管“五級聯動”工作的領導和縣(區)紀委組織的學習覆蓋到全部鄉(鎮),鄉鎮組織的學習覆蓋到所有村(社區)。二是在市政府網站、昭通黨建網和昭通紀檢監察網開設專欄,宣傳“五級聯動”解決群眾訴求工作經驗、做法。三是摘錄篩選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用惠民政策,編印《惠民政策摘要》小冊子3000多本,分發到鎮村干部和農民群眾手中。四是在巧家縣召開暢通群眾訴求渠道“五級聯動”工作座談會,交流經驗,實地調研,推動“五級聯動”解決群眾訴求工作。

因地制宜,監督平臺全覆蓋。一是在縣紀委和鄉鎮分別掛牌設立了“群眾訴求中心”,在村委會設立“群眾訴求工作站”。市、縣(區)、鄉(鎮)、村(社區)群眾訴求機構實現“七有”:有場所、有牌子、有值班人員、有制度、有信箱、有電話、有檔案。二是針對全市1325個村(社區)中1074個有線通訊網絡未全覆蓋問題,采用補助村級辦理員網絡流量的形式用無線網絡移動手機終端,大大提高“五級聯動”工作效率。三是在全省率先建成開通昭通市信訪信息化系統,實現取號呼叫、登記錄入、視頻接訪、轉辦交辦、辦理回復、非訪處置等一體處理,覆蓋11縣區、144個鄉鎮、22個試點村,信訪群眾足不出戶便可反映訴求、查看反映問題辦理進度和處理結果。各縣區相應成立信訪信息化接訪中心,鄉鎮、試點村成立信息化接訪中心(站、室)。如:彝良縣建成覆蓋縣接訪中心、15個鄉鎮和2個試點村的信訪信息化接訪系統,在縣、鄉、村(社區)建立群眾訴求中心,公布全縣31名處級黨員干部、15個鄉鎮和縣直部門768名科級干部的電話號碼,方便群眾投訴。

拓寬方式,訴求渠道全覆蓋。全市建成177個視頻接訪點,實現處理來信、接待來訪、接聽電話、收集網絡反映、視頻接訪“五位一體”的訴求受理渠道。昭陽區大寨子鄉在8個村107個村民組制作懸掛115塊“門牌式”民情聯系牌,印制鄉、站(所)、村委會領導的姓名、職務、分管工作等內容,附24小時服務熱線,變“群眾跑”為“干部跑”,群眾在家、上山勞動、出門在外均可以聯系干部,僅2013年10月以來受理群眾訴求1600余起,幫助群眾解決困難830件。

健全規范,制度建設全覆蓋。制發“五級聯動”解決群眾訴求辦法,完善“五級聯動”工作流程圖、領導包案、群眾訴求聯絡員工作職責等十余項制度;在縣紀委和鄉鎮群眾訴求中心制定群眾署名訴求優先辦理和回復、受理群眾訴求首問首辦、群眾訴求聯絡員、群眾訴求中心值班、群眾訴求箱管理“五項制度”;建立檢查考核監督機制,加強對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工作紀律和各項工作措施落實的督促檢查。永善縣、威信縣、彝良縣、水富縣等縣區均結合實際配套完善了相關制度。

創新機制,工作領域全覆蓋。一是規范下訪,重心下移。市紀委確定魯甸縣龍頭山鎮等六個鎮(辦事處)為“五級聯動”信息直報點,每個直報點由一名常委聯系,按時在信息直報點接待上訪群眾,按規定轉辦、交辦、督辦群眾訴求事項。二是堅持分類處理,訴求單一、難度較小的群眾訴求直接辦理;涉及政府職能部門的問題采取跟蹤督辦,協調相關部門優先解決;情況復雜、解決難度較大的訴求問題,紀檢監察機關牽頭,協調相關部門聯動解決;涉及面廣、解決難度大的重大疑難信訪問題,實行領導包案包保責任制,限時辦結、一包到底。三是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兩大”方面的群眾訴求問題:“三農”、征地拆遷、教育、食品藥品安全、醫療服務、救災救濟等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風粗暴、辦事不公、吃拿卡要、索要冒領、與民爭利、克扣挪用、貪污受賄等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四是推行鄉鎮紀委書記兼任“群眾訴求接訴中心聯絡員”,鄉鎮紀委書記全面負責暢通群眾訴求渠道“五級聯動”工作,真正把精力投入到解決群眾訴求、維護群眾利益工作中。

強化管理,機構人員全覆蓋。市級、11個縣區、144個鄉鎮、1325個村(社區)四級共設置監督信息平臺管理員14名、監察員158名、辦理員1511名,落實村級信訪監督員2351名,形成了“市有信訪辦、縣有信訪室、鄉有信訪組、村有監督員”的工作格局。逐級組織監督平臺業務培訓,紀檢干部熟練掌握“五級聯動”解決群眾訴求相關業務;抓好監督員、管理員、辦理員崗前培訓,人人過關。適時對全市暢通群眾訴求渠道“五級聯動”監督平臺信息錄入情況進行通報,對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進行問責,先后對履職不到位的5人進行了誡勉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