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四式”服務群眾工作法著力改進作風提效能

發布時間:2014-11-27 09:46:40   來源:紅河州紀委

為了建立健全全縣黨員干部下基層、接地氣、轉作風、辦實事的長效機制,2014年,石屏縣結合實際在全州率先推行“點題式、問事式、說事式、議事式”為內容的“四式”服務群眾工作法,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宗旨意識和公仆意識,提升服務群眾水平。

“點題式”工作法。即按照“群眾點題、支部下題、黨員接題”的服務流程,著力暢通和拓寬群眾訴求渠道,引導群眾圍繞黨的建設、經濟社會發展、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及重要民情事項等進行點題,切實保障群眾知情權。一是群眾點題。立足基層實際,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和需求,點題采取口頭、書面形式,對群眾點題的事項,認真進行登記,及時研究辦理并反饋。每季度召開1次黨員群眾代表座談會,現場發放“點題意見征集表”、“問卷調查表”,接受群眾點題,并在顯要位置設置“點題”意見箱、點題欄或點題板,搭建快捷方便的點題平臺,有效暢通點題渠道。如:牛街鎮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站、點)平臺,建立“群眾檔案”機制,分類別分批次實施黨代表和人大代表“點題詢問”,解決群眾點題事項56個。二是支部下題。黨總支(支部)及時對點題內容進行審核討論,明確具體責任人和辦理時限,對較簡單可以即時辦理的事項,即時辦理答復;對可以辦理,但需要一定時間的,協調黨員干部接題,并向群眾作出辦理時限和服務承諾;對沒有政策規定和法律依據的,及時向群眾做好解釋說明工作。三是干部接題。充分發揮黨員主體作用,本著“因需設崗、因人定崗”的原則,分類設置村規民約監督崗、信息咨詢服務崗、矛盾糾紛調處崗和民族文化傳承崗等,制定崗位職責,按照黨員特長和居住地等情況,由黨員主動認崗承諾踐諾。對群眾點題的事項,黨總支(支部)以村干部、認崗黨員為主體,其他黨員群眾代表為補充,確定具體承辦人,明確辦理時限,作出服務承諾。辦理情況每月在點題欄上公布,并及時反饋給群眾,接題承諾踐諾情況作為年度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目前,已作出公開承諾521個,履諾踐諾481個。同時,建立干部接題服務、反饋、公開、考評機制,以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為主體,充分整合“兩代表一委員”資源,設置點題工作監督員,負責對“點題”的內容、時間和辦結效果進行監督。

“問事式”工作法。即以深化干部(代表)直接聯系群眾為切入點,全面落實石屏縣黨員領導干部調查研究制度、定期接訪群眾制度和黨員承諾踐諾制度等8項制度,廣泛開展“三深入”、“四聯戶”,把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一線,到群眾中主動“問事”。一是聯訪問事。開展聯戶、聯事、聯心和矛盾糾紛戶必訪、受災貧困戶必訪、來信來訪戶必訪“三聯三訪”問事活動,推動領導干部蹲點聯戶、部門掛鉤聯戶、干部結對聯戶、建卡經常聯戶,聽民聲、解民憂、幫民困。明確要求每名領導干部(代表)結對戶數不少于4戶,聯系時間不得少于1年,每年走訪調研不少于2次,幫助所聯系的村組和群眾解決1—2個實際困難。目前,已結成幫扶對子2188對,完成入戶走訪681次。二是網格問事。建立以縣、鄉(鎮)兩級包村干部、村“兩委”干部、“明白人、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為主,以常務書記、新農村指導員、大學生村官、選調生為補充的問事骨干隊伍,以“黨組織+干部(代表)+中心戶+合心組”黨建網格化體系建設為根本,合理劃分服務網格,確定網格責任人,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定期組織縣、鄉(鎮)、村黨員干部、黨代表、村民代表深入群眾開展“問事”活動,摸清村情社情動態,現場解決困難問題和矛盾糾紛。如:壩心鎮以“黨組織+干部(代表)+中心戶+合心組”聯系網格為依托,建立“一對一”聯系幫帶制度,定期深入幫帶對象開展“問事”活動,今年來先后幫助掛鉤村組解決難點重點問題41個,開展政策宣講、科技培訓95次,培訓群眾達7954人次。三是網絡問事。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等現代媒介,匯集民意、服務群眾、引導輿論,擴大服務工作覆蓋面。聯系群眾緊密的縣級部門結合自身職能,開通主題微信平臺,適時發布群眾需求信息,在線受理網友咨詢,收集解決民情事項,實現問事服務網絡化、立體化。如:石屏縣委宣傳部開通“魅力石屏”主題微博、微信平臺,為群眾介紹民族風土人情,在線開展石屏衣、食、住、行一條龍咨詢服務,倡導廣大群眾積極為石屏發展建言獻策,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說事式”工作法。即按照“辦事平臺+聯合接訪”的要求,構建縣、鄉(鎮)、村、組四級服務體系,為群眾搭建辦事平臺。設立說事室,建立村干部和黨員代表輪流值班制度,完善說事服務。一是構建辦事平臺。全面深化以黨員服務中心為重點的陣地建設,積極整合司法、民政、人社、農科、國土、衛生等部門資源,著力搭建服務內容多元、資源有效整合的服務平臺。在村委會(社區)設立便民服務站、說事室,村(居)民小組設立代辦點、說事點,配套一站式辦公設施,配置服務流程圖、便民服務手冊,形成縣、鄉(鎮)、村、組四級服務平臺。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和電腦+手機+電視“三屏”互動,推進實施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務。成立以村組干部為主體的代辦員隊伍,合理劃分服務片區,實行包片聯戶制度,每名村干部負責1個以上片區,聯系片區內黨員和村民代表,定期為群眾代辦需要縣、鄉(鎮)兩級部門受理的有關審批事項。目前,全縣共設立縣級便民服務中心1個,便民服務站9個、說事室115個、代辦點1460個、說事點1460個;劃分941個黨員責任區,建立“三屏”互動綜合服務平臺69個。二是暢通說事渠道。設立說事室,完善說事室功能,充分發揮說事室調處調解作用,確保群眾說有途徑、議有場所。建立健全村干部、黨員代表值班制度和干部接訪制度,負責做好矛盾糾紛調解和群眾說事記錄工作。對情況清楚、政策明確,能辦理答復的事項,即時答復辦理,對難度大、情況復雜的事項,耐心向群眾說明原因,登記備案并提交“議事會”集中進行會商,實現矛盾糾紛不過夜、不出村。目前,累計接待群眾460人次,為群眾代辦事項573件,化解各種矛盾、糾紛150多件。三是強化跟蹤落實。對重點說事問題,定期組織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民代表進行定期督辦和跟蹤督辦,確保“說事”問題落到實處。黨總支(支部)把每季度末月25日作為“說事辦事”回訪日,定時到群眾家中回訪,聽取群眾意見,走訪群眾反映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如:異龍鎮豆地灣村在村黨總支的領導下,由村務監督委員會牽頭對51起群眾說事進跟蹤督促,目前已全部答復辦理完畢,群眾滿意率100%。

“議事式”工作法。即按照“干部問事、群眾說事、集中議事”的服務流程,結合“三會一課”和四級黨建聯席會議,定期研究解決干部“問事”、群眾“說事”中收集到的重大民情事項。一是合理設置議事組成人員。議事會成員由村(社區)“兩委”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常務書記、大學生村官、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組成。議事會每季度召開一次,議事會議必須有不少于五分之四的議事會成員到會方可召開。二是規范議事程序及時公開。村(社區)“兩委”在廣泛提議的基礎上,確定議事會日期、地點和議題。議事會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主持召開,議程按照“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介紹議題→議事會成員逐項討論→達成初步意向→進行表決→形成議事紀要→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督辦實施→辦理結果公示”的程序進行。村(社區)“兩委”根據議事會成員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對有關工作及時進行調整、完善、補充,需要表決的,按照程序當場表決;不需要表決的,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梳理并答復群眾。議事會結束后形成紀要,辦理結果在辦理落實后3天內張貼到村(居)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如:新城鄉通過干群“議事”,目前已成功研究村級發展重大事項10余件,有力推進了“美麗家園”建設。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召開議事會議306次,為群眾解決用水用電等生產生活實際困難309件次。

石屏縣通過推行“四式”服務群眾工作法,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實現了創業發展、公共服務、民生保障、信息咨詢、矛盾糾紛“五不出村”,促進了工作作風的轉變和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