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洱源縣紀委監察局在協助縣委抓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同時,認真落實領導班子主體責任,從五個方面扎實開展委局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做到組織協調力度不松懈、自身責任落實不放松。
強化主體意識,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委局領導班子認真學習中央和省州黨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部署,組織開展交流討論,不斷深化主體責任意識。在新聞媒體開設“全面貫徹落實‘兩個責任’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專欄,集中刊發理論思考及經驗交流文章,目前已刊發8篇。結合實際分層次制作責任書,由縣紀委書記分別與副書記、副書記與分管部門負責人層層簽訂,強化責任,細化任務。切實把反腐倡廉建設作為班子和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定期召開縣紀委常委會議,研究分析形勢任務,及時通報工作進展,總結提煉經驗做法。先后召開專題工作會議 3次,上廉政黨課3次,開展廉政談話2輪17人次。委局主要領導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一把手”專題聽取工作情況匯報3次,主持討論案件查辦工作11次,爭取財政預算安排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和辦案工作專項經費30萬元,鎮(鄉)、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經費10.8萬元。一年來,委局機關沒有發生腐敗案件和違法違紀違規行為。
強化宣傳教育,增強拒腐防變意識。在縣內媒體刊登各類黨風廉政稿件50多條,繼續開展“倡廉潔、樹清風”全國優秀廉政公益廣告展播。編發《洱源紀檢信息》16期,向上報送信息200余條。拓展網絡宣傳陣地,省紀委監察廳網站采用我縣黨風廉政稿件19條,更新“大理紀檢監察網洱源子站”信息52條,組織上報反腐倡廉網評文章13篇,妥善處置網絡輿情2件。結合全縣性大型教育培訓活動不斷加強廉潔從政教育,縣紀委主要領導先后為全縣黨員干部作專題授課12場次,累計參訓人員達2900多人次。發揮廉政書屋作用,組織各部門觀看黨風廉政電教片30期次,接受教育的黨員干部達1200人次。組織20余人旁聽職務犯罪案件庭審,組織90多名黨員干部到大理警示教育基地開展警示教育,對查辦的林業系統違法違紀案、村干部違紀案等典型案件進行剖析通報。向全縣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發送節假日廉政短信8期,對擬提拔的69名干部進行任前廉政知識考試。加強廉政文化創建活動,向20個單位贈送廉政圖書2200余冊籌建“廉政書柜”,推薦鄭家莊村、九臺社區、鳳翔村、洱源一中參加第二批州級廉政文化示范點評選。
強化制度執行,推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以貫徹落實省委四項工作制度為切入點,進一步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對崗位職權運行進行梳理,編制權力清單目錄6項,制作內部權力運行流程圖,明確責任主體和辦理時限。嚴格執行主要領導“四個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態規定,人事、財務、物資采購和工程招標分別由兩位副書記分管。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深化黨務、政務公開,共公開5期。認真落實各項廉政制度,縣紀委書記與同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開展廉政提醒談話1輪共30多人次,開展任前廉政談話2批共 117 人次,9名鄉科級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個人述廉。切實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共梳理內部機構及崗位風險點84個,制訂防控措施141條。加強制度建設“廢改立”工作,修訂完善相關工作制度15個,新出臺《洱源縣紀委監察局進一步整合力量強化執紀監督工作運行機制》、《洱源縣紀委監察局實行明察暗訪常態化的規定》、《洱源縣領導干部工作約談制度》3項。
強化主題教育,深入糾正“四風”。結合紀檢監察工作實際,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開展集體學習21次,專題討論2次,召開座談會2次,走訪調研2次,征求到意見建議78條,查找領導班子“四風”問題12個,制訂整改措施27條。圍繞黨風廉政建設中的熱難點問題,加強調查研究,形成調研報告20篇。牽頭制定全縣教育實踐活動專項整治方案,組織協調各責任單位從7個方面22項重點內容開展專項整治。組織開展紀律作風明察暗訪9期次,實施誡勉談話3人,實名通報52人。
強化隊伍建設,為抓實主業主責提供保障。按照“三轉”要求,全面清理議事協調機構,從原先參與的143個議事協調機構中退出128個,保留或繼續參與15個,騰出人手和精力聚焦主業。投資140萬元高標準建設縣級談話室,確保安全文明辦案要求落到實處。整合各室、各紀工委12名干部參與執紀辦案,使辦案人員占到機關總人數的60%;組建若干辦案小組,靈活機動查辦案件,實現了案件數量、質量雙提升,共立案查處違紀違法案件32件44人,給予黨紀處分22人,政紀處分8人,移送司法機關7人。加強干部培養鍛煉,選派11名干部參加中央和省州舉辦的學習培訓,選派1名干部到省紀委參加執紀辦案鍛煉,下派1名干部參加新農村建設,選調6名年輕干部充實到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出臺實施方案,進一步規范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工資待遇問題,充實壯大了村務監督力量。(李仁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