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作風建設為切入點從嚴管黨治黨。從制定出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整治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等不正之風,到整治“會所中的歪風”;從狠剎“舌尖上的浪費”,到禁辦奢華晚會……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大振。劍川縣加強領導干部管理,嚴肅整治干部中存在的“四風”問題,各級黨委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有了明顯轉變。
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建章立制,切實轉變干部作風
劍川縣不斷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是堅持領導干部中心學習組制度。深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鄧小平理論,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今年以來,各級單位召開76場專題民主生活會和各黨(總)支部590場專題組織生活會,查思想、查作風,查工作漏洞,查工作責任,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警示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干部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開闊了眼界,進一步增強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改革創新意識。二是嚴格遵守作風建設各項規章制度,根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等規定,制定下發《劍川縣國家公職人員客事辦理規定》、《劍川縣開展干部作風專項整治活動的工作方案》、《劍川縣從嚴管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八個嚴禁”》等文件,對領導干部廉潔自律、作風方面作了明確要求。建立督查機制,實現了組織領導到位、統籌協調到位、政策指導到位和監督檢查到位。
(二)嚴格督查,切實轉變干部作風。
成立由縣紀委監察局、縣委督查室、縣委組織部、縣公安局、縣人社局相關人員組成明察暗訪組,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實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今年以來先后開展了15次督查,明查暗訪了全縣各級各部門、村社及24個餐飲娛樂場所103人次,實名通報了上班遲到的13名干部和缺崗的3個村委會,對公務用車未報備使用的8個單位領導進行約談。對黨員干部大操大辦問題進行專項整治、明查暗訪、公開曝光。制止了違規辦理客事2起,對1起違規客事辦理情況進行了政紀處分,有效遏制了大操大辦問題。加強公務用車管理,石寶山歌會節期間對全縣25個單位和鄉鎮公務用車情況進行督查,抽查了31個單位的公務用車封存、運行情況,對5個鄉鎮的節假日值班情況、夜間干部坐班帶班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通過強化監督檢查,逐步將轉變作風作為全縣黨員干部的一種擔當、一種標準、一種習慣。
(三)解決實際問題,密切干群關系。
各級各部門嚴格執行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接待日制度,積極創造條件,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為群眾排憂解難,解決實際問題。今年以來,累計派出指導基層黨組織教育實踐活動指導組90個,其中全縣副科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人數458人,副科級以下黨員2093人,村“兩委”班子中黨員數738人,農村黨員參加5024人,深入一線累計調研2243人次,走訪農戶4199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678件,切實減輕基層和群眾負擔,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從中央到地方、從部門到單位、從單位到個人,大形勢是明確的,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有了明顯轉變。但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疏于學習,本領不強
部分黨員干部對日常的理論學習不重視,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缺乏全面系統的理解和廣泛深入的研究,在執行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和片面性。有的黨員干部缺乏“擠”和“鉆”的精神,未能正確處理好工學矛盾,多數時間忙于應付,在政治理論、黨建知識、法律知識、行業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學習精力不夠、功夫不夠、深度不夠,導致工作起來出現失誤。
(二)作風浮躁,宗旨淡泊
少數黨員干部黨性觀念不強,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差,作風漂浮、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不遵守黨章規定,不講黨性原則,有的貪圖享受,講排場、比闊氣,紀律松弛,違規駕車,參與賭博,用公款相互宴請,對政策規定執行不到位、監督不力,存在我行我素現象。個別黨員干部只講一團和氣,不講全局,只講極端個人主義,不講集體主義,缺少服從大局、服務集體的精神,缺乏共產黨員應有的氣度。
(三)思想松懈,安于現狀
有些單位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還不高,沒有認識到改進工作作風的嚴肅性和重要性,還存在僥幸心理、應付了事、安于現狀,有的還存在不怕查的心理等。有的部門和單位對中央八項規定理解偏頗,認為吃點喝點是正常事,節儉了丟面子,多年的習慣一時難改,在接待消費上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
(四)執行不嚴,監督不實
一方面,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制定的貫徹落實措施比較籠統,缺乏可操作性,便于執行和監督的規章制度、違規處理依據不夠健全完善,約束力不強,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難以落實。另一方面,當前紀檢監察部門時不時派出明察暗訪檢查組,對各地區各單位上下班遲到、早退,上班時間脫崗、空崗或在崗玩游戲、聊天等從事與工作無關活動和公車私用等一些現象進行檢查,但有些局限于表面,還沒有真正達到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目的。
對策及建議
事實告訴我們,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抓一抓會好轉,松一松就反彈,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只有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切實按照“三嚴三實”要求貫徹執行,才能做到從思想認識上真正提高、工作作風上明顯轉變。
(一)提高黨員素質,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任何一項工作的有序推進都離不開一個政治素質高、思想素質好的領導班子,也離不開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有較高的政治素質,黨員領導干部才能做到在瞬息萬變、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才能有正確的政治思想、堅定的政治立場、敏銳的政治觀察力、鑒別力;有好的思想素質,黨員領導干部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才能抵御各種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蝕。一是要圍繞縣委建設“學習型班子”的目標,堅持和完善縣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和副科以上領導干部集中學習日活動,進一步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實效性。二是強化制度,建立領導干部帶頭學、全體干部一起學的濃厚氛圍,將學習情況列入年度干部政績考核的范圍。三是要正確處理好工學關系,發揮縣委黨校的作用,對副科級領導干部進行適時的系統培訓,著力提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四是繼續堅持領導干部上掛學習和下派鍛煉,強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積極倡導領導帶著問題學,帶著問題深入調研,著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建立長效機制,促使領導干部率先垂范
深入扎實地貫徹落實“八項規定”,關鍵是抓好作風建設,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轉變干部作風,牢固樹立共產黨員的宗旨意識,關鍵是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核心是用制度管好自己。一是健全民主集中和黨內監督制度。按照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揚民主,完善領導班子內部的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自覺接受監督,調動積極性,團結一致,共謀發展。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決策程序制度以及決策后督辦落實制度、定期調查研究制度、領導干部接待日制度、民主評議制度等。三是健全作風建設制度。有計劃地定期組織作風教育培訓,充分運用各種教育資源,組織不同層次、不同規模、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作風教育培訓并及時進行學習成效考評,對不合格的要及時補課。四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強化干部作風建設,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糾正“四風”,規范干部日常監督管理。
(三)加強監督檢查,確保作風建設取得實效
按照有章必循、執章必嚴、違章必究的要求,繃緊思想認識這根弦,強化制度執行情況的督查。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顧大局、守紀律,嚴格執行黨內監督的各項制度,完善監督機制,特別是加大對行政審批、經費開支、選人用人的監督,執行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述職述廉、民主評議、誡勉談話、經濟責任審計和質詢、問責等制度。通過加強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領導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保證領導干部秉公用權、服務人民,真正做到臺上和臺下一個樣,工作時間和業余時間一個樣,有監督和沒有監督一個樣。加強對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項規定”、州委“十二項規定”、縣委八項二十條情況以及《劍川縣進一步從嚴管理領導干部的六項制度》、《劍川縣從嚴管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八個嚴禁”》的監督檢查。
(四)堅持明察暗訪,形成隨機調研檢查措施
深入全縣各級各部門開展機關黨員干部作風常態化明察暗訪,在元旦、春節、“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節點開展督查,其余時間每月不定期開展督查,在全縣范圍內集中整治“庸懶散慢玩浮”等不良行為,從抓宣傳教育、抓監督檢查、抓查處問責、抓情況上報等四個方面,明確牽頭負責單位、責任人、承辦單位,明確檢查重點、時間。
(五)促進權力公開,形成廣泛監督的格局
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為了防止領導干部搞特殊化、搞權錢交易,建立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使權力運行守邊界、有約束、受監督。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明確職責定位和工作任務。強化權力運行公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權力只有公開運行,才能防止被濫用。積極推行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完善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加強領導班子內部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巡視監督,使領導干部養成在“放大鏡”、“聚光燈”下行駛的習慣,杜絕“暗箱操作”、公器私用,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作風建設,是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經常性工作,作風建設事關黨心民心,事關事業興衰成敗,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作風建設,才能取信于民,才能樹立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