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要主動適應作風建設常態化的新要求

發布時間:2014-12-02 17:08:53   來源:大理州紀委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強了管黨治黨的力度,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執行“八項規定”為抓手,以反對“四風”為切入點,制度之網越織越密,執紀問責越來越嚴,長期以來形成的沉疴痼疾在新風勁吹中得以改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會上再次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努力、久久為功。各級黨員干部要從心理上、工作上、生活上主動調整,適應作風建設常態化的新要求。

心理上主動適應

在不知不覺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良習氣侵入并腐蝕了部分黨員干部的靈魂和肌體,顯規則不靈、潛規則盛行。廣大黨員干部產生了從眾麻木心理,吃吃喝喝、享受玩樂成為常態,追求特權和物質利益成了許多人從政當官的價值標準,政治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現在,作風建設的“緊箍咒”越勒越緊,希望“一陣風”的夢想徹底破滅,舒坦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許多黨員干部覺得渾身不自在了,心理上難以適應。其實,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失去的本就是不該得到的,要適應作風建設常態化,就必須從不正常的心理調適到正常的心理上來。心境高雅則正氣充盈,正氣充盈則百毒不侵。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樹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心理上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狀態,自覺維護良好的從政環境,心理上陽光,自律意識就會自然增強,就會對黨紀國法心存敬畏,做人為官的底線就會就會時時提醒自己,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免疫力,病毒就難以侵入我們的肌體。

工作上主動適應

長期以來,忙于接待應酬和開會成了許多黨員干部的主要工作,主動聯系上級多,下鄉調研少,天線接通了,地氣卻沒了。群眾形容一些基層干部“上午隔著玻璃看,中午圍著桌子轉,下午端著酒杯灌”,熱衷于迎來送往,作風漂浮,官僚習氣嚴重。黨的十八大后不到一個月,八項規定出臺,緊接著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風肅紀的螺絲越擰越牢,聯系群眾的發條越上越緊。各地按照中央要求,不僅治貪,庸懶散拖同樣是治理的重點。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積極轉變工作方式,既要搭好天線,也要接好地線,減少迎來送往,從文山會海中擺脫出來,把精力用在干事創業謀發展上來,主動融入群眾,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花更多時間,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實事,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把各項工作主動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做決策干工作真正符合廣大群眾的利益。

生活上主動適應

從嚴肅查處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參與高檔消費娛樂等奢侈浪費行為入手。去年以來,月餅不能收了,賀年卡、臺歷也不能收了,許多黨員干部心里犯嘀咕,怎么這么小的事也要管,是不是管得太多太寬了?實踐證明,中央的這一舉措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禁令一出臺,社會風氣大為好轉,許多人玩笑說:“也應該讓干部過一個沒有情人的情人節,沒有月餅的中秋節了”,讓節日回歸到傳統節日本義,在全社會塑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價值理念,本就是全社會的一種共同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黨員干部樹立什么樣的生活態度、生活情趣、生活格調和生活品位,不僅事關個人身心健康,也關系到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必須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不亂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地方不亂去。要培養良好的情趣愛好、健康儉樸的生活方式,做到潔身自好,抵制住聲色犬馬的誘惑,多一點學習、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無謂的應酬,這樣于己、于家、于黨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 (楊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