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從2009年起劍川縣新農村省級重點建設村項目建設開始實施,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以縣為平臺,鄉鎮為單位,整合各級各部門支農項目資金,同時廣泛動員農民群眾參與,加大投入。省級補助資金投向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突出抓好農民增收、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和公共服務等建設重點,建設小康、文明、生態、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發揮省級重點建設村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全縣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通過歷時近5年的項目實施,項目實施單位的村容村貌極大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很大發展。
省級重點建設村基本情況
2009年重點村建設涉及6個鄉鎮9個村民委員會9個自然村,分別是金華鎮金龍大橋頭、永豐板洞河自然村,甸南鎮西中下村、興水江長門自然村,沙溪鎮沙坪沙登、甸頭甸頭禾自然村,馬登鎮新民上河西自然村,羊岑鄉石登華山自然村,老君山鎮富樂村富樂自然村等9個自然村,每村省級補助15萬元,1660戶6988人受益。共完成投資956.98萬元,其中省級補助資金135萬元,部門整合資金174.4萬元,群眾自籌647.58萬元。
2000年重點村建設涉及6個鄉鎮11個村民委員會12個自然村,分別是金華鎮邑平村上太平、文華村金滿城自然村,甸南鎮海虹村上寶甸、海虹村下寶甸、上關甸村溫登自然村,沙溪鎮長樂村小長樂、寺登村寺登、石龍村石龍自然村,馬登鎮新華村上和自然村,羊岑鄉楊家村大佛殿自然村,老君山鎮建基村富基、新和村干河自然村。每村省級補助15萬元,等共有農戶1633戶,受益人口7416人。
2011年重點村建設涉及5個鄉鎮8個村民委員會8個自然村,分別是老君山鎮新和村委會大巨登自然村、沙溪鎮長樂村委會大長樂自然村、沙溪鎮溪南村委會江尾自然村、馬登鎮新華村委會中和自然村、金華鎮南門社區南門自然村、金華鎮向前村委會向湖自然村、甸南鎮興水村委會漢登中自然村、甸南鎮永和村委會江長渡自然村等8個自然村。每村省級補助15萬元。共有農戶2294戶,受益人口7278人。共完成投資517.93萬元,其中省級補助資金120萬元(每個自然村補助15萬元),村集體投入13萬元,群眾投工投勞4434個工日以工折資26.56萬元,村民籌資10.87萬元,部門整合資金347.5萬元。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和入村路建設38條7.28千米,村內公共綠化植樹200棵,改建文體活動場地820平方米,新建垃圾處理池7個69立方,新建公廁1座20立方,新建排水溝2條200米45立方,院心硬化86戶、墻體粉刷82戶,新建衛生廁136間,危房拆除重建5戶。
2012年重點村建設項目涉及2個鄉鎮4個村民委員會8個自然村,受益農戶862戶3882人。具體為老君山鎮富樂村委會上富樂自然村、老君山鎮富樂村委會下富樂自然村、老君山鎮富民村委會富民邑自然村、甸南鎮天馬村委會桑茂嶺自然村、甸南鎮天馬村委會北自然村、甸南鎮天馬村委會海門口新自然村、甸南鎮回龍村委會香登自然村、甸南鎮回龍村委會前江邊自然村等8個自然村,每村省級補助15萬元,共完成項目總投資909.06萬元,其中:村民籌資4.56萬元,村民投工投勞15600個工日折資93.6萬元,村集體投入50.9萬元,整合其他資金640萬元,省級補助資金120萬元。
2013年重點村建設項目涉及3個實施鄉鎮、7個行政村、9個自然村,分別是馬登鎮馬登村委會馬登自然村;金華鎮向前村委會向湖自然村二組、文華村委會文源自然村、新仁村委會江口自然村、新仁村委會新仁里自然村、桑嶺村委會桑嶺自然村第三小組;甸南鎮西中村委會中北自然村、西中村委會下自然村一組、桃源村委會下桃源自然村。每村省級補助30萬元,受益農戶1417戶5960人。項目總投資735.71萬元,其中:群眾自籌11.15萬元,投工投勞折資104.41萬元,整合其他資金350.15萬元,省級補助資金270萬元。
2014年重點村建設項目涉及金華鎮文榜村委會水古樓自然村,老君山鎮新和村委會清坪自然村,甸南鎮興水村委會北漢登自然村、回龍村委會前江邊自然村、發達村委會塔場自然村、玉華村委會玉龍自然村,彌沙鄉彌新村委會彌井自然村等7各村,每村省級補助60萬元,項目正在實施中。
主要做法、經驗
(一)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確保重點建設村的順利實施,縣成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省級重點建設村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各鄉鎮相應成立了重點建設村實施領導小組,由鄉鎮分管領導和鎮級相關部門負責人、駐村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干部為成員組成,負責重點建設村實施工作,切實做到了項目到村、分工負責、責任到人。及時分析研究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做到不斷總結好做法,做到穩步推進。
2.因村制宜,科學制定規劃。各鄉鎮、各項目村深入村組開展調查研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自然資源條件、產業發展現狀,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制約因素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認真思考群眾所需,突出村情特點申報項目,從群眾最急、最盼、最需著手,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突出抓好農民增收、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和公共服務等建設重點,科學制定重點村建設規劃。
3.嚴格管理,認真實施。省級重點建設村任務下達后,我縣嚴格按照云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省級重點村實施方案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抓好相關工作的落實。一是嚴把項目實施內容。要求各項目實施鄉鎮、村組資金投向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按照有利于解決農民最關心、最急需、最受益的實際問題;二是嚴格項目資金管理。要求各項目實施鄉鎮、村村務監督委員會認真落實 “資金、項目、來源”三公開,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和項目管理制度,嚴格規定用途使用資金;三是嚴守項目實施要求。所有建設項目工程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進行,按行業規范和技術要求組織實施,并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
4.營造氛圍、加大宣傳。在實施重點建設村的過程中,始終抓住“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這個關鍵,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為了群眾”的方針,切實做好宣傳、組織、引導、發動群眾的各項工作,最大限度地讓廣大群眾在重點建設村中發揮好主體作用。項目啟動以來,各鄉鎮黨委政府、建設村“兩委”班子與縣農辦、縣新農隊辦密切配合,廣泛發動群眾,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尊重群眾意愿,真正把省級重點村項目建設成群眾放心、認可的“滿意工程”。
(二)取得的經驗
劍川縣省級重點建設村項目實施工作的實施,給項目實施村的村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能共享的實惠。主要經驗有:
一是領導重視是做好重點建設村工作的關鍵。縣委、縣政府、縣級相關部門領導經常深入各實施村檢查指導工作,對出現的困難問題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加強對重點建設村項目的統籌協調。鄉鎮、村切實加強領導,認真負責地推進重點建設,保證了重點建設村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是群眾廣泛參與是搞好省級重點建設村建設的基礎。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群眾積極投工投勞籌資,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項目資金整合是提高重點建設村建設成效的有效措施。各部門以重點建設村為載體,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切實增加對省級重點建設村的投入,共同推進省級重點建設村建設。
四是搞好產業發展是重點建設村的核心內容。重點建設村解決了群眾一家一戶不能解決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真正提高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提升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就必須把培植產業作為重點工作,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五是因村務監督委員會組成人員受業務、工作經驗的限制,監督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省級重點建設村項目的實施,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建設資金投入不足。重點建設村需要建設的項目比較多,省級補助有限,而縣鄉財政困難,無力對重點建設村項目進行配套補助,加之各部門項目資金整合難度大,部分規劃項目難以實施,省級補助資金重點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生產性項目投資相對較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省級重點建設村的效果。同時,缺乏必要的工作經費,村組積極性差。
二是村民參與意識淡薄,還沒有形成全民參與建設的格局。
三是技術力量不足,建設規劃編制水平低。項目實施涉及規劃、施工質量監督及預算、決算等專業技術,但因缺少專業技術人員,這些工作只能由鎮、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承擔,影響了項目的正常實施。
四是群眾籌資籌勞能力有限,項目資金帶動效果不明顯。
對省級重點建設村工作的建議
通過省級重點建設村項目的實施,我縣的重點村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經驗,但也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在今年的重點建設村實施過程中不斷加以總結和完善。重點村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和載體,應不斷加大力度。
一是要增加對重點村建設項目資金的投入。由于劍川縣基礎薄弱,財力有限,支農資金投入不足的實際,建議在項目資金安排上適當增加省級補助資金標準,充分發揮省級重點建設村的示范帶動作用。為了項目順利實施,請州上協調安排一定的項目實施工作經費。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省級重點建設村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動員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是省級重點建設村中要突出富民、增收產業的培植,圍繞培植促進農民增收的產業為核心,有效增加農民收入,重點村建設成果才能鞏固。
四是要加強省級重點建設村項目的后續管理,建立有效的項目管護制度,保證建成一批發揮效益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