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支隊長的蛻變

發布時間:2014-05-22 08:53:00   來源:云南省紀委省監委網站

副支隊長的蛻變

——福州市水政監察支隊原副支隊長謝某腐敗案剖析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事物的變化總是由量變到質變。干部蛻變也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打開謝某的案卷,可以清晰地看見謝某一步一步走向犯罪深淵的人生軌跡。

周善來 畢傳國 漫畫

  錯位:當官求財

  2014年初,冬日的冷風,透著陣陣寒意。福建省莆田市監獄的高墻內,謝某靜靜地站在陽光能照射到的角落,他感覺像站在世界的邊緣,就像被丟棄的嬰孩,孤單,無助。

  這位曾經風光一時的福州市水政監察支隊原副支隊長,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

  謝某出生于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大專畢業后分配在福州市水利電力工程處,后被借調在市水利局從事會計工作。起初,謝某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在生活中,他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父母、賢惠的妻子以及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兒,日子其樂融融。

  在幾年平靜的工作生活后,看著身邊有“本事”的朋友、同學越來越多,自尊心極強的謝某心生羨慕,對于自己長期經手各種數據、票據、憑證的瑣碎工作,他感到厭煩。

  2007年,謝某通過競爭上崗,當上了福州市水政監察支隊的副支隊長,成為了一名基層領導。手中有了一點小權力,不甘于“平淡”的謝某在心理上很快有了些許變化。“好歹也是個領導,各方面都應該體面點”。謝某對自身工作生活的各種講究漸漸也多了起來,要大的辦公室、新的辦公桌,要隨叫隨到的工作人員,要體面的車子迎來送往……

  謝某的虛榮心不斷得到滿足又不斷繼續膨脹,殊不知,其一只腳已經踏入墮落的深淵。

  麻痹:認賊為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謝某當上副支隊長后,當地許多非法采砂業主蜂擁而至,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和關系想和這位“新官”套近乎。面對紛至沓來的禮品、紅包,雖然虛榮心已經讓謝某心理上發生變化,但他尚存紀律觀念,起初對這些財物一概嚴詞拒絕,也曾讓許多非法采砂業主眼看“公關”不下,悻悻離去。

  然而,偏偏有別有用心之人賊心不死。

  吳某是一個非法采砂業主,無意間認識了帶隊組織執法行動的謝某。吳某想方設法打聽到了謝某的手機號碼,想借機接近謝某。2007年底的一天,吳某開始打電話給謝某,說請謝某吃飯,謝某知道吳某在搞非法采砂,請吃飯肯定是有關這方面的事要他關照,這餐飯絕不單純,他婉言推辭了。此后的一段時間,吳某隔三差五地打電話邀約謝某,也均被謝某婉拒,甚至在一次打擊非法采砂的突擊行動時,吳某現場塞給他1萬元請求網開一面時,謝某也未應允。

  吳某并未甘心,抱著“鐵杵磨成針”的想法,每逢節日就給謝某送去水果、煙酒等物品,也沒有提出其他要求,只聲稱佩服謝某剛正不阿的人品。吳某表現出的“由衷敬佩”,使得謝某的虛榮心更加滿足,想到吳某所送并不是金錢,且也沒關照辦事,幾次推讓后也就收下了。又過了一段時間,謝某除了收下一些吳某送的水果和煙酒,偶爾也會應吳某邀請一起吃頓便飯,二人的交往漸漸熟絡。謝某此時已將吳某當成了朋友。

  看著酒桌上稱兄道弟的謝某,吳某暗自偷笑,他知道時機成熟了。

  2008年7月,吳某和往常一樣找機會約謝某吃飯。有備而來的吳某借著敬酒,大談朋友間的義氣和情義。推杯換盞間,吳某說自己新購了一艘采砂船,要到馬尾三江口采砂的計劃,請謝某在執法時多關照,并保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看著謝某猶豫,吳某“趁熱打鐵”,假借上門送水果,到謝某家中“軟磨硬泡”。“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謝某終于半推半就地收下吳某送上的1萬元“關照費”,并再三叮囑吳某不要聲張。

  為了做得“隱蔽周全”,謝某特意購買了全新的手機和小靈通電話,只要得到有打擊非法采砂的相關消息,他就會悄悄通知吳某,告訴其檢查時間和地點,讓吳某提前避開相關打擊行動。

  而吳某這樣回報謝某。吳某每隔2個月都會給謝某送上“關照費”。謝某自認為所做神不知鬼不覺,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有時甚至還有些許得意,認為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滋潤。

  經查從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謝某先后6次收受吳某送上的“關照費”共4萬元。

  瘋狂:拿命賭錢

  謝某的“眼界”開闊了,開始不滿足只有吳某一個“金主”。

  謝某通過社會上的朋友陳某認識了一個外號叫“老三”的非法采砂船船主。為了討好謝某,“老三”向謝某提出“借錢”的要求,并約定支付給他遠高于銀行利率的月息。謝某通過各種方法湊齊了20萬元借給“老三”。在之后10個月的時間里,謝某先后得到了6萬元的利息。謝某更加覺得“朋友”多了好成“事”,胃口越來越大,此時早將法紀條規和后果拋之腦后。

  投桃報李,“識趣”的謝某為“老三”經營的非法采砂船提供保護。

  有了謝某在執法檢查時提前將行動信息透露,“老三”經營的非法采砂船可謂“順風順水”,多次躲過了執法巡查,收益頗豐。在這之后,“老三”干脆直截了當找到謝某,讓其投資參股他的采砂船,并暗示并不需要謝某實際投資。瘋狂的謝某早已被靠出賣信息輕易得來的金錢沖昏頭腦,與“老三”一拍即合。此后,謝某在每次得到執法信息后,第一時間通知“老三”。“老三”也每隔一段時間就請謝某吃飯并“分紅”,謝某心安理得地收下并自我安慰:這就是投資分紅。

  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謝某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2010年,福州市開展閩江下游河道采砂專項整治工作,謝某的違紀違法問題浮出了水面……

  編后

  當前,像謝某這樣充當“保護傘”的現象并不鮮見。在治理非法采礦、環境污染、違法建筑等工作中,一些執法人員“走漏風聲”,充當“保護傘”現象不一而足。當握有權力的官員收受好處以后,就成了一只吃飽喝足的“懶貓”,他們將所負的職責棄之一旁,人民所賦的權力顯得蒼白無力,任倉鼠肆意猖獗。

  許多不法交易,都是在失去陽光監督的“陰暗”角落發生的。說到底,“保護傘”正是權力缺乏監督下的產物。因此,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尤其是對“一把手”和重要崗位領導者的制約和監督,既是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負責,也是對黨員領導干部最大的關愛。要讓權力充分接受紀律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才能斬斷“官商勾結”的利益鏈條,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黨員干部應自律。權力往往會吸引一些不法分子趨之若鶩,如何對待眼前的種種誘惑,管住心神至關重要。謝某一開始也曾拒絕收受好處,但在糖衣炮彈轟炸之下逐漸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領導干部對自己要求不嚴、法紀意識不強,就很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找到“裂縫”,被別人投其所好。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的關鍵在于守住底線。守住底線,在于守住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政治責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守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絕對的安全。“保護傘”保得了一時,保不了一世;既保不了別人,也保不了自己。只有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制社會物欲橫流的誘惑,不碰“高壓線”,才能真正保護好自己的人生。(劉俊 周子元)

  悔過書摘錄

  “以往那段日子不堪回首。我覺得在靈魂深處,自己是自私透頂的。收點錢表面上是為了個人和家庭的開銷,實際上是為了滿足個人的虛榮心。為了讓家人、朋友覺得自己有出息,為了那種虛偽自尊心的滿足,我拜倒在金錢的腳下,釀成了今天的大錯。”

  ——謝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