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縣廉政文化建設彰顯“高、廣、齊、精、多”特點

發布時間:2014-06-09 09:51:43   來源:云南省紀委

施甸縣按照“示范先行、逐年推進”的思路,著力打造“善洲故里?清風施甸”廉政品牌,切實營造了以廉為榮、以貪為恥、風清氣正、干事創業良好環境。目前,全縣共創建2個省級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2個市級示范點、30個縣級示范點和1個廉政教育基地,以及 2個以上鄉級示范點。

一、“高”位推動是保障。近年來,施甸縣建立健全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工作領導機構,始終堅持把廉政文化建設納入縣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做到年初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年中督促檢查、年終按“一把尺子”的標準予以驗收。把建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鄉鎮、各部門結合實際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資金保障。2012年至今,全縣投入廉政文化建設專項資金近100萬元。

二、“廣”泛宣傳奠基礎。一是堅持固定宣傳。在縣電視臺開設“清風劇場”,播放反腐倡廉電影、電視劇、廉政公益廣告;利用《施甸手機快訊》平臺,每天向全縣干部職工發送1條廉政短信,促使干部“隨讀、隨思、隨醒、隨戒”;在《施甸文化》開辟《清風正氣》專欄,刊登反腐倡廉稿件和文章;編撰《善洲故里?清風施甸》一書;制作《廉潔之花在綻放》專題片在全市交流。二是堅持活動宣傳。堅持開展“廉文月月讀、廉政教育月”等主題活動,每月向科級領導干部推薦1篇廉政教育文章,各鄉鎮、各單位采取集中學習、理論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等形式開展學習教育;開展以“清正廉潔,務實創新”為主題的書畫攝影展和以反腐倡廉為主題的廉政漫畫征集活動。2013年,展出書畫攝影作品109件,征集到廉政漫畫作品193件;與相關部門合作,開展公仆頌、送廉進鄉入村等廉政文藝活動;編排《平凡公仆心》、《布朗漢子好樂呵》兩個廉政文藝節目,并參加全省“紀念黨的紀律檢查機關恢復重建30周年活動”演出;木老元鄉用布朗語、彝語和漢語三種語言開展“布朗之鄉風氣清”廉政演講比賽,用樸實的語言謳歌了勤政廉政的好干部。三是堅持特色宣傳。各鄉鎮、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宣傳。堅持現場宣傳。將善洲林場建設成為各級黨員干部廉政教育的“第一課堂”、“活教材”。目前,已累計接待省內外參觀學習培訓者8142批次、41.27萬人次。四是堅持群眾自發宣傳。姚關鎮姚關村民間女藝人姚興玲采用傳統的布朗族手工藝,把廉言警句繡在“廉政草鞋”上,深受群眾、游客青睞;仁和鎮樂平村村民張洪杰義務在自家創辦廉政宣傳長欄。由旺鎮銀川業余花燈劇團自創自編花燈小品《碰壁》、《勸賭》,花燈說唱《公務員八條禁令好》、《歌頌好人陳子坤》和《八禁止五十二不準》等節目在本鎮及其他鄉鎮演出。水長鄉小官市村傣族婦女趙佳麗,自費投入4萬多元組建“鄉村大家樂”,編排廉政節目在鄉村演出等。

三、“齊”心協力抓關鍵。一是建立由縣紀委監察局牽頭,相關單位組成的廉政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定期聽取工作匯報、溝通情況不少于2次,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廉政文化創建工作。二是各鄉鎮、各單位結合實際,把廉政文化建設融入到黨建、新農村建設和農家書屋建設中,同部署、同協調、同落實、同共享。三是協調配合。縣紀委監察局與縣國家稅務局密切配合共建施甸縣紀檢監察圖書資料室。該資料室以紀檢監察業務書籍為主,輔以相關的黨建、法律、金融、財稅、經濟、管理、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圖書、音像制品,共有各類書籍、影像資料919種、2687冊(件)。四是廣泛征集廉政格言警句,編印出版《廉政箴言》1200多冊,供全縣副科及其以上領導干部學習。五是愛心人士作推手。在專項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創建單位切實發揮社會資源,充分調動愛心人士的積極性參與創建活動。一些企業負責人為旺鎮華興小學打造市級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捐獻資金近10萬元。

四、“精”品輻射提質量。著力打造“善洲故里?清風施甸”廉政品牌,注重實施廉政精品工程,逐步推廣。在縣法院,該院將廉政文化與審判業務、法院文化相結合,以格言警句、廉政故事、規章制度等為內容,創建了寓意深刻、內涵豐富的600米廉政文化長廊,并適時不斷更新內容。縣衛生局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把古代名醫“請”進廉政文化室“座診”,對醫務人員進行職業道德修養教育。仁和鎮勒平村把廉政文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在墻體上描繪《連心橋》、《十窮十富》、《憫農》等廉政漫畫進行宣傳教育,全縣各村積極效仿打造。萬興鄉芙蓉小學把廉政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教書育人環境,該校的做法在系統內得以推廣并實施。

五、“多”姿多彩顯成效。充分發揮地域特點,各級各部門自覺挖掘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獨特形式的示范點。如,擺榔鄉大中村把反映當地特有的農耕文化、火塘文化、歌舞文化、飲食文化等14幅圖畫描繪到墻體上,展現出一道亮麗的布朗族山寨風景線;甸陽鎮西山村采用回漢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將《古蘭經》中的圣訓和回族英雄事跡等描繪上墻,創建獨具特色的回族村莊廉政文化墻;姚關中心小學、水長中心小學等學校把二十四孝、十大廉史人物繪制上墻,一幅幅寓意深刻的畫面讓校園更加美麗多彩;姚關鎮姚關村建成傳統文化大院,內存廉政文化書籍760冊,音像資料片7 部,并自費訂購2份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報紙雜志供群眾閱覽等等;由布朗族藝人將部分經典廉文詩詞和《廉政準則》、《黨員領導干部監督條例》等內容編成廉政布朗山歌,在全縣干部職工和布朗族群眾中進行傳唱。水長中心小學自編《感恩盡孝?崇尚廉潔》一書作為德育教材,每周給學生上一節廉政課,在課間休息時間和節日里播放《八榮八恥歌》等廉政歌曲。通過廉政文化的深入滲透,施甸縣各級黨員干部的思想、行動自覺向楊善洲靠攏,并涌現出了一批先進人物和先進典型,如楊品一、周波、郭維斗、等先進人物和楊學同志先進典型。 (施甸縣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