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欲讓“明星”深陷沼澤
——湖北省秭歸縣郭家壩鎮原黨委書記向某違紀違法案例剖析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3年5月,湖北省秭歸縣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該縣郭家壩鎮原黨委書記向某有期徒刑3年,并處沒收財產2萬元,依法追繳其犯罪所得6.15萬元。
莊勝昔 畢傳國 漫畫
他曾是頂著光環的“明星”干部
向某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從小勤奮刻苦,大學畢業后,從一個中學教員做起,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在組織教育培養下成長為一名鄉鎮的一把手。幾位到過郭家壩鎮檢查考核的領導曾經這樣評價,向某匯報工作時思維敏捷、條理清晰,是難得的人才。在群眾和黨員干部眼中,向某儼然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
向某也曾有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樸素思想。
向某剛調入該鎮當鎮長時,給自己定下“不收紅包”的規矩。他幾次將無法退回的“紅包”和禮品主動上交鎮紀委,并在機關干部大會上以自己的行為對干部進行警示教育,贏得了同事和群眾不少贊譽。
郭家壩鎮是秭歸縣的庫區大鎮,當地盛產臍橙,如能拓展品牌打開銷路,經濟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組織上把向某安排在這里擔任一把手,就是看中他以往表現出的能力,想讓他帶領干部群眾全力投入到經濟建設,做好示范帶動其他鄉鎮發展。向某上任之初不負眾望,在當地柑橘品種改良、基礎設施建設、基層社會穩定等方面,創造了一些可供其他鄉鎮借鑒的經驗,他提出的打造暢通運輸路網建設和柑橘土壤改良計劃也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肯定和群眾的贊揚。
然而,向某自擔任郭家壩鎮領導以后,伴隨“鮮花與掌聲”的同時,一些投機鉆營的人盯上了他手中相關工程建設的發包權,想方設法找機會與他接近,不是在逢年過節送禮,就是邀其一塊打牌并且故意輸錢給他。向某在成績和功勞面前開始變得居功自傲,將其視為獲得享受理所應當的資本,在一片贊歌聲中,他步入了貪欲的沼澤。
貪念像野草在他心中瘋長
向某滑向犯罪深淵,是從接受“灰色”收入開始的。
2007年春節,在郭家壩鎮承接了相關移土培肥工程的承包商王某某,為了感謝向某在該項目上的關照,到向某家中拜年并送上現金1萬元,向某堅持推辭不收。在雙方推讓過程中,一沓鈔票散落一地。為了避免尷尬,向某最終收下500元當做王某某給兒子的“壓歲錢”。盡管推辭掉了大部分的禮金,但那些散落在地上的鈔票卻像長在了向某的心里,久久揮之不去。他覺得自己平白無故地幫王某某取得工程,其在節日期間有些回報也很正常,再說,其他領導對于王某某送去的禮金未必能像自己這樣推辭半天。
很快,該鎮規劃的“文白公路”相關工程承包人萬某為了感謝向某在該工程上給予的關照,也在節日期間前來拜訪。在送上1萬元現金后,萬某提出想要承接相關路段的移土培肥工程。這一次,向某沒再推辭。事后,萬某順利拿到了相關工程的承包書,他再一次到向某家中表示感謝,并送上現金1萬元作為“辦事費”。
潘多拉的魔盒已然打開,貪念像野草一樣在向某心中瘋長。
之后幾年間,向某利用郭家壩鎮相關村級公路、廠礦山路以及相關路段的移土培肥工程發包權,先后收受工程承包商徐某某、王某某等的紅包、禮金共計2.28萬元,嚴重違反了廉潔自律規定。
2012年9月底,秭歸縣紀委收到宜昌市紀委轉來的一封反映向某等人違紀問題的信訪督辦件,隨即對向某展開調查。經查,向某與郭家壩鎮原副鎮長鄭某某在內的11位鎮村干部存在利用職務便利收受他人賄賂的違紀違法問題。
他將下屬也拉入貪欲的泥淖
經查,向某擔任郭家壩鎮黨政一把手的幾年里,共收受他人賄賂、套取相關工程款近10萬元,而鎮里多名下屬也被其拉下了水。
在調查過程中干部群眾直言,權力過于集中、缺少有效監督是造成向某及其下屬滑向腐敗深淵的主要原因。向某當上郭家壩鎮一把手后,獨斷專行,在工程建設上更是明目張膽地粗暴干預,指示下屬按其意愿辦事。
在相關路段移土培肥的招投標過程中,向某多次將相關工作人員叫到其辦公室,共同商議如何讓想要關照的投標人中標,指示他們給部分評委事先打招呼給予關照。在向某一手策劃下,整個招投標評分過程中,部分評委給向某打過招呼的投標人打出同一標段最高分,使其他競標人被迫退出。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作為領導的向某大肆斂財,其下屬也開始跟風“學習”。
向某的“好搭檔”——郭家壩鎮原副鎮長鄭某某在職期間主管交通建設,他以負責相關工程發包和施工管理等便利條件,多次收受工程承包人熊某某、劉某某、王某某、萬某等賄賂共計4.98萬元。
郭家鎮下屬村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譚某,在協助鎮政府從事該村移土培肥專項管理工作時,給向某打過“招呼”的工程承包商徐某某謀取利益大開方便之門,并先后4次收受其賄賂共計3.99萬元。
……
在調查向某違紀違法案件期間,調查人員查實向某的下屬鄭某某、譚某等11名鎮村干部收受他人禮金、套取工程款共計49萬余元。案發后,這11人全部受到黨紀處分,其中有7人被追究司法責任。(董勝)
短評:底線失守好干部變“蒼蠅”
有著輝煌成長經歷的向某在光環下迷失方向,將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換取一己之私的工具,失去了作為黨員干部的廉潔底線,深陷泥淖,毀了事業、毀了前程,甚至毀掉了一個鎮的領導班子。其教訓深刻,令人痛心。
基層干部職位雖然不高,但其言行直接代表一級黨組織和政府的形象,其貪腐行為會直接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比一般的違紀違法行為更具危害性。如何讓經過組織精心培養的干部堅守信仰,堅持樸素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心中筑起不易腐的思想道德防線,是當前開展基層工作的重要課題。
權力一旦失去監督,必然導致腐敗。與向某一樣,不少領導干部之所以陷入貪欲的沼澤,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就是其在成為一把手握有一定權力之時,置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于不顧,搞個人“一言堂”,在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開發、重要人事任免等方面大權獨攬,容不得班子其他成員提不同意見,全憑個人意愿拍板,最終走上了背離黨、背離人民的道路。監督是政治生活的“安全閥”,遠離監督的權力獨往獨來,相伴而生的必然是腐敗。
向某違紀違法案件是近年來我國基層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配套規劃等領域頻發腐敗現象的縮影,針對此類“蒼蠅”甚至是“蟻貪”型腐敗現象,除了進一步加大剛性執法力度,更加緊迫的應該是建立并完善更加科學合理的基層黨員干部選拔和教育機制,進一步加強完善對權力運行的民主監督和制約機制。唯有如此,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惠農、惠民的好政策才能不走樣、不落空。(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