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華區紀檢監察機關牢固樹立機遇意識,把推進“三轉”工作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并用“三轉”的新成效檢驗教育實踐活動的新成果。
一是注重建章立制,織好制度的籠子。先后出臺十余項干部隊伍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著力防范“燈下黑”現象。制定《工作過錯登記問責實施辦法》,懲處工作不在狀態的紀檢監察干部;制定《五華區紀工委管理辦法》,對紀工委干部職工提出“三嚴禁四不準”的要求;制定《關于實施紀檢監察工作網格化管理的意見》,實現紀檢監察工作網絡化管理、網格化監督、數字化考核;制定《案件集中審理工作暫行辦法》,解決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審理不規范問題;制定《調整不適宜從事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實施辦法》,對不稱職的紀檢監察干部堅決調離。
二是堅持鐵腕反腐,打好法紀的板子。區紀委始終堅持突出主業主責,切實把查辦案件作為“第一業務”抓緊抓好,對轄區腐敗行為“零容忍”,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營造嚴明的政治紀律環境。通過實施“一案雙查”、有獎舉報、案件線索統一管理、建立辦案人才庫、自辦案件年底考核加分等一系列舉措,有效推動案件查辦工作的開展,以反腐敗實際成效取信于民。近兩年來,區紀委累計接受群眾來信來訪電話舉報146件(次),立案20件,結案19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2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處理7人。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獲得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辦案件工作考核評定一等獎。同時,區紀委注重典型違紀違法案件的剖析,認真做好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總結教訓、舉一反三,充分發揮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和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以查促教、以查促糾、以查促建、以查促管,實現了回應群眾、教育干部、完善制度、治理風氣的綜合效果。
三是實現角色回歸,找準自己的位子。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緊緊圍繞推進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斗爭這個中心任務,明確定位、理順工作關系,切實履行“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職能,著力解決紀檢監察機關當前存在的工作泛化、職能異化、主業弱化等問題。區紀委要求10名街道紀工委書記和7名區屬黨委紀委書記牢記自己姓“紀”而不姓“包”,屁股坐正、位子找準,不得監管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無關的其它業務工作;精簡紀檢監察機關牽頭或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目前已著手從全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和安全生產委員會等30余個議事協調機構退出;優化整合內設機構,擬撤并執法室、效能監察室、糾風室、黨風廉政建設室,成立黨風政風監督室、效能執法監察室、案件管理室和干部室;給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壓擔子”,規定各街道紀工委每年必須有一起自辦案件,否則在年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時給予扣分處理,并視情況對紀工委書記進行問責。
四是深入基層一線,用好民意的尺子。區紀委緊密結合自身工作,既聽順耳話、更聽逆耳言,既看笑容、更看愁容,虛心聽取群眾意見、用心辦理群眾訴求,著力查處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用紀檢監察干部的“辛苦指數”提升轄區人民群眾對抓作風、抓反腐的“信心指數”。如,區紀檢監察干部深入水晶宮社區、柏枝園村民小組聯系走訪群眾,收集和反映民情意見125條,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156個,協調資金10萬元解決了西翥街道辦事處上瓦恭居民小組近160戶村民的生活用水問題,協調有關職能部門拖欠云南鑫興澤環境資源產業有限公司500余萬元征地賠償款等問題。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組織紀委開放日等形式,向社會各界特別是基層群眾了解全區干部職工在執紀執法、為民服務、工作作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著力發現并嚴肅查處干部違紀違法現象。根據群眾反映的線索,對一名作風粗暴、影響干群關系的街道紀工委書記予以通報批評的問責,對一名違規截留中央補助資金的街道辦事處干部進行立案調查。(云南省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