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水:“五種談話制度”前移防腐關口

發布時間:2014-07-10 16:15:33   來源:瀘水縣紀委宣教室

怒江州瀘水縣在開展干部監督工作中,立足事前防范,堅持關口前移,全面推行“五種廉政談話制度”,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

一是堅持廉政提醒談話制度,打好“預防針”。廉政提醒談話制度分為集體談和個別談兩種方式,每年安排1至2次談話,特殊情況下根據需要增加談話次數。集體廉政提醒談話是由縣紀委書記或其委派的縣紀委副書記與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負責人一起,以集體談話的方式,宣傳政策,曉以利害,算清腐敗成本和個人“七筆帳”。把存在問題點到位,使談話對象明白哪些“紅線”不能踩,哪些“條規”不能碰,哪些“雷池”不能越。個別廉政提醒談話是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根據單位、部門和個人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向約談對象發出《廉政提醒談話通知書》,約談對象按照約談通知要求,接受約談。

二是堅持干部任前談話制度,提升“免疫力”。根據人事變動情況,及時采取集體與個別相結合的形式,由縣紀委、縣委組織部共同組織,對崗位調整人員尤其是新提拔任用的干部進行廉政談話,上好任前廉政第一課。通過溝通思想,鼓勁打氣,明確廉政責任和要求,使他們始終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做到清醒任職、清正履職、廉潔從政。

三是堅持家屬助廉談話制度,狠剎“送禮風”。在重大節日和慶典活動期間,由縣紀委黨風室會同宣教室共同舉辦各鄉(鎮)及縣直各部門主要領導家屬集體廉政談話,提醒家屬們吹好“廉政風”,管好家人、守好家門、互相監督,為家庭幸福美滿構筑好“安全屏障”。

四是堅持誡勉談話制度,念好“緊箍咒”。對一些處在腐敗邊緣的“亞健康”干部,實施誡勉談話,及時提醒一部分人不犯錯誤,強制一部分人少犯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著力督導犯了錯誤的人切實改正錯誤,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和保護黨員干部,改變對黨員干部平時教育“不痛不癢”、釀成大錯再給處分的狀況,讓“滑坡干部”及時“剎車”,給黨員干部念起“緊箍咒”,及時發現并糾正黨員干部的錯誤行為,提高了黨員干部勤政廉政、遵紀守法的意識,促進了黨員干部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

五是堅持回訪教育談話制度,筑牢“防腐墻”。由紀委分管領導及審理室人員,采取約談或下訪方式,及時了解掌握回訪對象對所犯錯誤的思想認識、受處分后的工作表現、基層黨組織開展思想教育以及有無發生新的違紀行為等情況,通過以案說紀,剖析成因,及時疏導解惑,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身錯誤,吸取教訓,為犯錯誤黨員干部預防再犯設立一道“防火墻”。

2013年以來,全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與同級領導班子成員開展廉政提醒談話745人(次),開展領導干部任前廉政談話97人次,家屬助廉談話138人次,誡勉談話3人次,回訪教育談話29人次。

(瀘水縣紀委宣教室彭佩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