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尋甸縣紀委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積極創新載體形式,豐富廉政宣傳內容,有針對性地在全縣開展廉政書畫作品征集、廉政文化論壇研討、廉政文化教育、廉政文藝節目巡演、廉政電影展播、廉政談話等活動,不斷加強廉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力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防火墻”。
作品征廉
面向社會征集廉政文化作品,范圍包括書法、盈聯、詩詞、繪畫。應征作品以清正清廉為主題,彰顯“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理念。共征集到近200幅廉政作品,精心推薦24幅作品報市紀委評選,其中,《風正一帆順 清廉得民心》廉政書法作品被省紀委廉政書畫作品集選用。同時邀請縣文聯、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及社會各界名師,評選出64幅優秀廉政文化作品,并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在柯渡紅軍長征紀念館、縣警示教育基地、縣文體廣電旅游局文化展廳、縣文化館、縣民族廣場等地舉辦8場“少數民族民間廉政文化作品書畫展”,參觀人數達86000余人次。通過征集、編印了2500冊展現整治“四風”問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漫畫冊》,幫助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群眾讀懂黨的群眾路線,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欣賞文藝作品的同時,切身感悟廉政真諦。
論壇研廉
組織縣民族宗教局、縣史志辦、回族學術研究會、彝族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及各族代表,有針對性地開展“廉政文化論壇研討”活動,深入挖掘尋甸本土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中的勤政、廉政圖文故事。組織回族學術研究會及回族群眾代表42人,深入研討了開齋節、古爾邦節、及圣訓等5種風情民俗及馬夢箕等3位回族歷史名人;組織彝族協會及彝族群眾代表28人,專題研討了火把節、立秋節、太陽歷、祭祖等彝族特色文化及傳統彝族民間建筑、民間歌舞;組織苗族干部和苗族群眾代表22人,深入研討了苗族蘆笙、花山節、敘事長詩《昭蒡儉和高帕施》等傳統民族文化。邀請柯渡紅軍長征紀念館、先鋒鎮六甲之戰紀念塔所在地的黨員干部群眾,以“紅軍長征二次過尋甸”為題,結合尋甸抗戰英雄人物何正聰和肖粉香,共同研討紅軍邊縱、渡江令發布遺址等史實,深入挖掘“紅軍長征過尋甸”的歷史名人、歷史典故和傳統紅色文化。開展“縣級領導干部講廉政黨課”活動,32名縣級領導“面對面”為基層黨員干部授課。通過舉辦廉政文化論壇研討,深入挖掘了一批富有尋甸廉政特色的民族文化、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
教育傳廉
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堅決反對“四風”問題,知紀明法、筑牢防線、廉潔從政。一是重教育。組織3000余名黨員干部分12批到柯渡紅軍長征紀念館、先鋒鎮六甲之戰紀念塔接受廉政文化教育,開展“重學長征史”、“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洗禮。二是嚴警示。以縣檢察院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為依托,組織68家單位1000余名黨員干部和重要崗位干部分6批接受警示教育;組織縣處級領導干部及15個重要崗位黨政主要領導共65人,參觀云南省“以案說法?反腐倡廉”大型巡回展;由縣紀委書記帶隊,組織130名科級黨政正職到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三是進公園。投資49.5萬元,在河濱公園創建省級廉政文化進公園示范點,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中心,打造包括紅色文化長廊、廉政文化墻、警鐘長鳴等在內的“廉政文化園”;打造包括時政文化櫥窗、傳統詩詞燈柱、傳統文化浮雕等在內的“時政及傳統文化園”;打造集回族文化園、彝族文化園、苗族文化園為一體的“民俗文化園”。四是進社區。在仁德街道建設社區22個居民小區樓道、單元門口創建“小區樓道廉政文化走廊”,將廉政文化延伸到黨員干部8小時以外的“生活圈”和“交際圈”。在仁德街道月秀社區建設1000㎡廉政文化圖書閱覽室和廉政文化作品展覽室,縣紀委向其對口贈送廉政書籍200余冊,定期展覽48幅社區居民親手創作的優秀廉政文化作品。五是進校園。在縣城2所高中、5所中小學30000余師生中開展“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為主題的“廉潔文化進校園”教育活動。開展“廉政書屋進校園”活動,率先在功山鎮中學建立了全縣第一個“廉政書屋”,為2000余名師生配備廉政書籍40余種、500余冊。六是上報紙。創辦《廉政經緯報》、《文化經緯報》和《手機報》,定期刊載干部職工創作的廉政格言警句、書畫作品和文藝作品,目前已刊載《手機報》廉政格言78期,編發《文化經緯報》5期、《廉政經緯報》46期,其中20篇作品被市級廉政刊物采編。
文藝演廉
以相聲、小品、歌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弘揚先進文化、宣傳廉潔理念、營造“崇廉尚潔”氛圍,努力增強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在縣城市民休閑廣場、仁德街道月秀社區、建設社區組織16支“民間志愿者”文藝演出隊,開展春節文藝匯演10場次,演出《潔美的鮮花》、《退禮》等廉政作品12部,受教育黨員干部群眾達12000余人次。以“三下鄉”活動為契機,巡回演出《一個村支書的沉浮》、《曬包谷》等廉政小品13場(次),受教育黨員干部群眾達3000余人次。以“廉政文化進校園”為契機,在縣一中、縣民族中學、仁德小學等5所中小學開展“廉潔校園”文藝匯演活動,組織5000余名師生觀看尋甸5名學生在CCTV2014年全國青少年網絡春晚演出的彝族傳統節目《貝哩艾尼惹》。在彝族群眾聚居地六哨鄉組織民間文藝隊演出15場次,表演《清者自清》、《光榮啊,黨的忠誠衛士》等廉政節目30余個次,受教育干部群眾達6000余人;在苗族群眾聚居地七星鎮組織演出12場次,表演《廉政之花民心栽》等廉政節目17個次,受教育干部群眾達4200余人。通過一系列喜聞樂見的廉政文藝節目,使廣大干部群眾在自娛自樂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廉政文化的熏陶。
電教示廉
通過播放電教片,大力營造崇尚廉潔的社會氛圍,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傳播廉潔理念。組織縣處級領導干部32名、實職科級領導干部202名在縣大禮堂收看《楊善洲》、《焦裕祿》、《廉政中國》等影片,促使黨員領導干部以先進典型為引領,做為民務實清廉的表率。在縣民族廣場戶外大屏幕、縣電影院播放《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青春雷鋒》、《包裹》等影片,累計播放16場次,受教育黨員干部群眾達8000余人次。開展廉政公益廣告和廉政故事展播活動,播放《自筑牢獄》、《月圓廉潔合家歡》、《進去就出不來》等廉政公益廣告和廉政故事,目前已在縣電視臺播出312條次,在縣政務信息網播出62條次,在縣民族廣場戶外大屏幕播出155條次,在公交車載視頻播出1550條次。開展“廉政之聲進萬家”活動,充分利用“村村響”廣播,面向功山鎮134個村小組的41762名群眾播報“廉政之聲”,曝光違反“四風”問題4人,公開村級財務8項,解決群眾困難案例32個。
談話促廉
把談話教育作為關心干部、愛護干部、監督干部,促進干部廉潔自律的重要舉措。認真開展領導干部任前談話、廉政談話、提醒談話、誡勉談話等工作, 截止目前,共開展領導干部任前談話197人次,廉政談話484人(次),紀委負責人同下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提醒談話327人(次),誡勉談話187人(次)。加強廉政談話制度創新,制定出臺《領導干部提醒反饋制度》,對干部考察、考核、黨委(黨組)民主生活會、群眾舉報反映的苗頭性、傾向性和潛在性問題,通過談話和函詢,對12名領導干部進行提醒反饋。制定《經常性談心談話制度》,采取“一對一”、“面對面”雙向互動的方式,對36名縣管領導干部及黨員干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等情況開展經常性談心談話,及時糾正了一批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充分發揮了談心談話在廉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楊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