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怒江州瀘水縣立足本地實際,不斷探索創新,通過“四抓四促”進一步夯實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基礎,為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抓廉政教育促廉潔履職。借助紀檢干部下基層宣講、收看遠程教育、召開黨員大會等平臺,定期不定期組織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認真學習貫徹《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等各項制度,并就相關行為規范、違規處理和有關問題作出詳細解讀。同時,以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反腐倡廉主題教育。通過在村民集中地設立廉政警句廣告牌、開辟廉政宣傳專欄和開展廉政影片警示教育等,定期不定期宣傳正、反典型,有效強化基層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和廉政意識。目前,該縣已有6個村(社區)被命名為縣級廉政文化示范點,有4個村(社區)被命名州級廉政文化示范點,1個行政村被命名為省級廉政文化示范點,這些示范點為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建設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抓制度建設促行為規范。瀘水縣制定下發了瀘水縣全面推行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的意見,進一步規范了農村黨員干部行為規范;深入推進村務公開制度,對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群眾關注的事項必須做到及時定期公開;全面實施村帳鄉(鎮)代理制度,堅持收支兩條線管理,杜絕坐收坐支、公款私存、貪污挪用現象,有力地規范村官的權力運行;積極推進村級民主管理,全縣各村委會不斷健全、完善村級紀檢小組、民主監督和理財小組,使村集體重大項目、財務開支等重要事項規范操作、陽光運行。
抓民主監督促作風轉變。全縣9個鄉鎮76個村(社區)黨組織均配備了紀檢委員,形成縣、鄉、村三級黨風廉政責任體系,構筑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網絡,進一步加強對各村(社區)黨員干部的黨風廉政教育和監督管理。各鄉(鎮)紀委并向社會公布監督舉報電話,實施對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監督,積極構筑基層黨員干部“防腐墻”。
抓整治懲處促警示教育。深入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整治農村教育、新農合基金、道路修建、農民建房等方面的亂收費,加強對涉農負擔的行政事業收費項目和標準的審核、監督,防止以經營服務性收費為名,變相加重農民負擔。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重點查處涉及農民負擔的惡性案件,如截留、挪用、侵占、貪污支農資金、征地補償費、救災款物和災后重建項目資金案件;侵占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和利用職權謀取非法利益案件。對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惡劣的典型案件應予以通報并公開曝光,達到查處一案、教育一片、整治一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