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縣“四規范、一落實”加強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規范管理

發布時間:2014-12-19 16:35:15   來源:曲靖市紀委

2014年9月以來,羅平縣對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進行了全面清理,根據發現的問題,采取“四規范、一落實”措施,切實加強對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規范管理。

嚴格規范人員管理。一是嚴把資格審查關。凡是不具備法定資質條件的中介機構,登記機關一律不得登記、注冊、開張、營業,不具備中介機構從業要求的人員一律不得從事中介活動。二是嚴禁強行要求入會。行業協會會員必須是承認協會章程、自愿申請并經行業協會同意的具有相同、相關行業經濟組織和個人,其中個人會員比例不得超過會員總數的10%。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強行要求經濟組織和個人入會。三是嚴禁國家公職人員(含離退休人員)在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中兼(任)職。

嚴格規范業務開展。一是堅決杜絕中介機構業務壟斷。嚴禁在開展業務時利用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搞指定服務、強制服務、劣質服務。縣內同類中介服務機構少于3家或不能承諾辦理時限的,行業主管部門必須允許企業或個人自主選擇符合條件的外地中介服務組織進行服務,并負責盡快引入競爭機制。二是嚴禁行業協會強制入會強行服務。行業協會主要職能是依照章程為企業提供市場信息、技術咨詢、員工培訓等服務。嚴禁未按照規定履行批準程序舉辦評比達標表彰活動,或者違反有關規定提供展覽會、交易會、研討會、培訓、出國考察等方面服務。

嚴格規范財務管理。一是中介機構收費必須明碼標價。嚴禁強制收費、搭車收費、超標準收費、重復收費。二是行業協會會費標準必須經會員大會討論表決。嚴禁擅自設立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準、攤派會費。三是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經費支出必須合法合規。中介機構切實做到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依法納稅。行業協會的財產應當按照章程規定使用,嚴禁在會員中分配;協會經費支出情況每年必須向會員大會(代表大會)報告,并接受審議。四是國有資產收益必須上繳入國庫,嚴禁企業拖欠、截留、挪用、坐支,嚴禁主管部門違反規定坐收坐支。

嚴格規范監管職責。一是明確登記管理機關職責,即制定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登記管理辦法,加強和改進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登記管理工作;健全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加快建立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評估和優勝劣汰的退出機制;建立健全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財務管理、財務核算和資產管理制度;簡化和規范管理內容和方式,加強日常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組織。二是明確行業主管部門職責,即制定加強本行業中介機構和協會規范管理的有關文件;加快引入競爭機制,努力形成健康合法、競爭有序的中介市場;對本行業中介機構及協會的業務開展、財務管理等進行檢查指導;執行國家和省市縣相關規定,推進政企、政會實現組織人員、業務開展、資產財務、辦公場所“四分開”;清理糾正國家公職人員在本行業中介機構及協會違規兼職或兼職取酬;組織所監管中介機構按時上繳國有資本收益入國庫。三是明確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縣委編辦、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財政及稅務等主要職能部門職責,嚴防出現監管空白。

嚴格落實責任追究。一是規定了自糾整改時限和要求,即2015年3月底前,各行業主管部門在監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完成對本行業中介機構和協會的自糾整改工作,對已發放的違規資金或未上繳的國有資產收益收繳入國庫。二是通告了監督部門和方式,即紀檢監察將會同組織、人社、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對各有關單位(部門)的貫徹執行情況開展監督檢查。三是明確了查處范圍和后果,即對因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導致監管職責范圍內問題未解決、管理未規范的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依照有關規定嚴肅問責;對因領導不重視、工作失職,自糾整改不徹底,引入競爭機制不力,導致仍然指定或變相指定服務或中介組織壟斷服務的部門和人員,依據相關規定嚴肅查處;對變相設立“小金庫”,亂收亂支,違反相關財稅管理規定的部門、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嚴肅查處;對頂風違紀的人員堅決給予相應的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觸犯刑律的,一律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