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平縣結合邊疆少數民族特點,積極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進農村、進口岸、進景區、進醫院活動,打造了一批具有邊疆民族特色的廉政文化精品。目前,全縣已創建2個州級、9個縣級廉政文化示范點,營造了人人思廉、保廉、促廉的廉政氛圍。
進機關,讓黨風政風“正”。把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工作作為加強機關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效載體,打造多元素融為一體的機關文化格局。每年組織黨政機關干部職工親臨法院庭審現場,開展“庭審旁聽、零距離警示”教育;每年舉辦一期預防職務犯罪知識講座;通過制作廉政文化標牌,遴選廉政作品,懸掛在辦公樓走道,傳播廉政文化;在工作計算機上安裝“廉政屏保程序”,每天開機1分鐘,學廉警廉2分鐘。組織開展家屬座談會、簽訂家屬助廉協議書、給干部家屬發慰問信、發送廉政警句、征集治家格言、廉政小故事等活動,調動干部職工家屬參與廉政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進農村,讓村風民風“淳”。將廉政文化融入到新農村建設、民俗活動開展、民族文化傳承等方面,在農村形成宣廉、說廉、唱廉、舞廉、促廉的濃厚氛圍。如,金河鎮十里村搭建“一室(警示室)一欄(黨務事務公開欄)一墻(廉政文化墻)一舞臺(鄉村大舞臺)一書屋(廉政書屋)”廉政文化平臺,使之成為村干部之家、黨員之家和村民之家。建立廉政文藝隊,編排廉政節目,用哈尼語翻譯部分經典紅歌,在哈尼族“新米節”、“苦扎扎”等民族傳統節日時進行演出,引導少數民族群眾歌唱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廉政清風、禮贊新生活,有效促進村風民風好轉。老勐鄉充分挖掘本土剖竹煙筒制作和使用過程中的各種工序,在鄉政府辦公樓創作了一組全長24米的廉政文化墻體畫,以簡單易懂的畫面教育領導干部要敢于剖析自己、能用制度約束言行。
進口岸,讓國門形象“亮”。圍繞打造“規范、高效、快捷、廉潔、文明、和諧”的目標,金水河口岸開展了“風清氣正競發展,活力邊貿固邊疆”為主題的廉政文化進口岸活動,以廉潔從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樹立“國門”窗口的良好形象教育為重點,組織聯檢樓內上班的4個單位開展崗位承諾、承廉述廉、文明示范窗口等活動,組織開展警示教育、法規講座主題教育活動8次。通過設置服務承諾及公開公示欄、廉政文化宣傳欄、開設廉政網頁等形式,宣揚廉潔理念,不斷強化口岸工作人員廉潔自律意識,樹立服務意識和“國門”意識。
進景區,讓景區游客“染”。馬鞍底鄉結合“中國·紅河蝴蝶谷”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人文資源,將廉政文化元素滲透到景區。在部分景區天然石壁上雕琢“飲水當思源,為官要清廉”、“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等廉政名言警句,展示廉政文化內容,同時將尊重當地民風習俗、保護生態環境、提倡健康娛樂等內容寫入《蝴蝶谷游客文明行為公約》并在部分景區張貼,逐步打造出“蝶舞清風、瀑揚正氣”的廉政文化特色。在鄉政府駐地建了一條以廉政燈箱(燈箱一面以馬鞍底鄉境內各種蝴蝶及景區山水風光為主要內容,另一面以黨建、反腐倡廉格言警句等為主要內容)為主的廉政大道。通過將廉政文化元素滲透到景區的各個角落,使游客觀景思廉,耳濡目染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進醫院,讓醫德醫風“凈”。結合治理醫療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工作,把廉政文化納入醫院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縣婦幼院在院內大廳、走道、樓梯口等顯眼位置,懸掛名醫畫像、名醫名言、格言警句等匾牌。設立公開欄、宣傳櫥窗、黑板報、簡報等宣傳廉政文化。每年組織全院職工與藥商簽訂 “醫藥購銷廉潔承諾書”。全體職工向社會承諾,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拒絕送紅包或請吃等。建成了一個收集縣內外查處的貪污腐敗、違反醫德醫風方面為主要內容的警示教育室,適時組織全縣從醫人員進行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