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維光:積極探索民族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發布時間:2014-05-10 09:24:46   來源:云南省紀委

5月9日,省紀委在楚雄市召開紫溪彝村建設與發展座談會。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辛維光出席座談會并講話。

辛維光指出,省紀委緊緊抓住紫溪彝村這個聯系點的建設與發展工作,目的是以此來帶動干部作風的轉變,促使各級干部以優良的作風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當前阻礙云南發展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資金,而是干部作風不夠深入、作風轉變沒有完全到位。幾十年的扶貧攻堅,但云南的農村基礎設施仍十分薄弱,農民生活質量、居住環境、衣食住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而且城鄉差距越來越大,全省貧困、邊疆、民族、山區“四位一體”的特點仍然比較突出,主要還得從人、從思路、從作風等方面查找原因。如果還是老一套、老辦法、老樣子,云南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就無法實現,無法向老百姓交待。各級黨委、政府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認識這一問題,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期批示精神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高度關心關注農業、農村和農民,突出民族特色和鄉村風情,科學統籌編制規劃,切實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促使農村貧困地區的面貌得到根本改善。

辛維光指出,紫溪彝村特色村莊建設在一年時間內舊貌換新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達到了建成“全國一流的彝族村寨”的要求,實現了“云南最美鄉村、中國第一彝村”的建設目標。目前,各項工程已經驗收合格,建設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對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勤勞干事、埋頭苦干參與建設的各級干部中的優秀分子,應該充分肯定和獎勵,并引起重視和重用。

辛維光強調,作風問題也是黨風問題,干部的作風就要反映在工作上,反映在與老百姓的感情上。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根本目的是要加深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的感情,要為民、務實、清廉,讓群眾得到實惠、讓群眾滿意。要堅決防止新的形式主義,防止走過場和走形、變味,防止敷衍應付、一級騙一級和假大空等問題。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行動,做出表率,做出樣子,不能混官當、當官混,不能不作為、亂作為、不擔當,不能喊空口號。要出于公心,主動為老百姓多爭取一點資金,多擔當一些風險,多做一些實事。

省紀委抓紫溪彝村這個點的目的是以點帶面,引領示范,打造亮點,積累經驗,在全省推開。綜合各方的意見和建議,紫溪彝村特色村莊建設主要有十條經驗值得總結,即:群眾觀點、領導重視、群眾參與、整合資金、整村推進、規劃統領、注重產業、因地制宜、強化監管、作風扎實。楚雄州、市要在此基礎上深度挖掘,深入總結,形成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經驗,迅速研究如何推開、推廣。

辛維光要求,下步村莊的建設與發展要突出五個方面的重點。在產業發展上,一定要將產業作為第一位的事抓在手上,著力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堅持市場導向,向市場要效益,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強化村莊公共事業的收入支撐。在鄉村管理上,要因勢利導,充分依靠群眾,體現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絕不能糟蹋了現有的優越基礎和條件,堅決避免臟、亂、差。在文化教育上,要辦好學校教育,不斷提升群眾的文化修養和文化素質,并以解決好留守兒童、幼兒教育、托兒服務等問題為重點,帶頭搞好試驗示范,創新社會管理工作。在班子建設上,鎮級領導班子要進一步加強,村、組致富帶頭人要依法選好配強。要以人為關鍵和核心,盤活好、利用好現有資源和條件,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積極創業,擴大就業,上交稅收,回報社會。在宣傳推廣上,要深入挖掘和全面總結建設經驗,特別要算好政府補助這本賬,形成經驗總結材料并征求省級相關部門的意見。以為民辦事、務實干事、轉變作風、新農村建設、脫貧致富奔小康為切入點制定宣傳工作方案,借助“火把節”、攝影家協會、中央和省各類媒體進行宣傳,把紫彝彝村的建設經驗和模式首先在楚雄市推開,真正探索出一條邊疆民族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促進云南民族團結進步和邊疆繁榮穩定。

省紀委副書記趙志彬主持會議。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省預防腐敗局局長郭永東,省紀委常委黃雁玲,省紀委常委、秘書長楊軍,省紀委常委拉瑪?興高出席會議;省委第六督導組常務副組長王智,省委農辦、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扶貧辦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并圍繞紫溪彝村建設和發展、推廣紫溪彝村“美麗鄉村建設”經驗作了發言。

會前,辛維光一行視察了百畝蔬菜種植基地,以及紫溪彝村二組提升改造的特色民居、村莊基礎設施、火把廣場、廉潔文化主題廣場、青松湖游道和一組新建民居等情況。(云南省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