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姚增科做客本網在線訪談,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在線訪談。今天,我們很高興地邀請到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姚增科來到我們的訪談室,與網友們圍繞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問題進行交流。
姚常委,您好!我們經常聽說“黨員干部必須嚴格遵守組織紀律”,那么究竟什么是組織紀律,都有哪些內容?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姚增科:各位網友大家好!我先從什么是紀律講起。“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所謂紀律,是指政黨、社團等組織為保證實現既定目標,要求其成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紀律的功能有如水杯對水的作用一樣,離開水杯,水就凝聚不起來,就會四處流散。對于我們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執政黨來講,要把全黨凝聚起來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既要靠理想信念,也要靠鐵一般的紀律。
我們知道了“紀律”的含義之后,那么什么叫黨的組織紀律就不難理解了。它是處理黨組織與黨組織、黨組織與黨員以及黨員與黨員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是黨的紀律中最基本的內容。如果說政治紀律重在講“忠誠”,廉政紀律重在講“廉潔”,那么可以說組織紀律則重在講“服從”。組織是“鐵”,紀律如“磁”,有組織無紀律,就像磁鐵消磁一樣,凝聚力與吸引力也就無從談起。
組織紀律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原則和組織生活規范三個層面的內容。如,民主集中制、“四個服從”、請示報告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等,是組織生活必須遵循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則和行為規范。違反任何一個方面,都是違反黨的組織紀律。
主持人:我覺得您剛才舉的那個例子特別的形象生動,就是您把紀律的功能比做了杯子和水的關系,水只有在杯子這個容器的約束里面,它才能夠不灑出去并且保持干凈。那么我們維護黨的紀律是黨得以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基本條件。那么,在黨的不同歷史時期是如何對待組織紀律問題的?
姚增科: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可以說,一直就同消極腐敗、無組織無紀律行為進行堅決斗爭。93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弱小到強大,從苦難到輝煌,從根本上講,靠的是理想信念支撐、科學理論指導,同時靠的是嚴密的組織體系、嚴明的組織和各項紀律作保證。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革命戰爭時期創建了黨的組織紀律。早在黨的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就將“紀律”單獨成章,明確提出“全國大會及中央執行委員會之議決,本黨黨員皆須絕對服從之”等要求。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首次把“四個服從”作為黨的組織紀律予以確立。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恢復和健全黨的組織紀律,使黨內政治生活日益正常和活躍。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黨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自身建設的特點與規律,進一步嚴明黨的組織紀律。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把加強組織紀律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
通過簡要回顧,我們可以看出,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黨的力量倍增。從革命到建設到改革,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是我們黨獨特的優勢和成功的保證。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講的那樣,“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主持人:剛才您是從各個歷史階段給我們進行了一個梳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也專門強調了要嚴明黨的組織紀律,那在新形勢下黨中央為什么如此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姚增科: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全黨的組織紀律性,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回答的重大課題”,他強調“要好好抓一抓組織紀律”。總書記的重要論斷,可謂恰在其時,扼在其要。
第一,抓住了新形勢下面對“四大危險”、“四大考驗”管黨治黨的關鍵。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內遵守組織紀律的情況總體是好的,黨內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步調一致、力量強大,是世界上其他政黨都不可比擬的。但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始終面臨著“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管黨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艱巨。隨著傳統計劃經濟資源配置方式、組織管理模式等變化,黨的建設既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滋長,組織紀律松弛現象已經成為黨的一大憂患。突出的表現有:一個是在處理下級與上級關系、保證中央政令暢通方面,有的對中央決策、政策采取了實用主義態度,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不執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在處理一些應該由上級組織決定的重要問題時,事前不請示、事后也不報告,搞先斬后奏、邊斬邊奏,甚至斬而不奏。再一個是在處理黨員與黨員之間關系、執行民主集中制方面,有的喜歡當家長式的人物,把個人等同于組織,重大決策既不科學又不民主,搞“一言堂”;有的各自為政,把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把下屬變成自己的“家臣”,內耗嚴重,形不成合力;有的信奉“圈子文化”,講關系不講原則,講義氣不講黨性,講人情不講紀律;有的只對領導個人負責而不對組織負責,把上下級關系搞成人身依附關系。再一個是在處理組織與個人關系、開展黨內生活方面,有的對黨員疏于管理,正常的組織生活開展不起來,即使有也認真不起來,搞形式、走過場;有的對挑戰組織紀律底線的人和事搞“愛惜羽毛”、“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那一套,甚至包著護著、放任放縱。對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堅決地糾正。
第二,總結借鑒了當今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由盛而衰的教訓。大家都知道,蘇聯解體之前,蘇共放棄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允許黨員公開發表與組織決議不同的意見,實行所謂各級黨組織自治原則。不少蘇共黨員甚至是領導層的成員成了否定蘇共歷史、否定社會主義的急先鋒,成了傳播西方意識形態的大喇叭。蘇共擁有20萬黨員的時候奪取了政權,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法西斯,擁有2000萬黨員時卻丟失了政權。這樣一個有著90多年歷史、連續執政70多年的大黨老黨,從黨內思想混亂最后演變到組織混亂,最后就眼看著嘩啦啦地轟然倒下,不能不發人深思啊。
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政黨想要有所作為,都必須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比如,英國工黨早在1903年就明確地提出黨的議員要嚴格維護本黨利益,避免與其他黨派一致行動。還有,法國社會黨要求黨員必須接受黨的章程以及決定。為了確保黨的意志實現,一些政黨專門設立黨督、黨鞭等職務,在議會討論決定重大問題的時候,負責向本黨議員傳達本黨意志,以及記錄本黨議員投票等情況,發現違反本黨意志者,將給予紀律懲罰。
主持人:您剛才用了一系列“有的……有的……”,這些現象一方面值得我們反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遵守組織紀律方面確實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那么組織渙散、紀律松弛會有哪些嚴重的危害和后果呢?從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角度來看,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強調黨的組織紀律性,它的必要性又是什么?
姚增科:從政治和大局上看,組織紀律松弛必然破壞黨的團結與統一,妨礙中央政令暢通,動搖黨的執政根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一個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組織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如果黨組織像個大車店、大賣場一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還有什么核心力量呢?黨內組織觀念、組織程序、組織紀律不嚴起來,就是一盤散沙。
那么從黨風廉政建設上看,組織紀律松弛必然導致不正之風加劇、腐敗現象叢生。我們都看到,領導干部腐敗蛻變,往往先是從沾染不正之風、違反組織紀律上打開缺口的。而其腐敗蛻變反過來又加劇組織紀律松弛。兩者可以說亦步亦趨,惡性循環。同時還應該看到,一個地方不正之風盛行、腐敗現象嚴重,發展到了成為區域性、系統性問題的地步,一定與那里的黨組織軟弱渙散、紀律松弛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在當前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情況下,嚴明黨的組織紀律,是落實管黨治黨責任的關鍵的一招。
主持人:您給我們談了這么多,那我們該如何嚴明黨的組織紀律來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
姚增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提出“四個切實”,即“切實增強黨性”、“切實遵守組織制度”、“切實加強組織管理”、“切實執行組織紀律”。抓貫徹落實,我體會應做到以下這么幾點:
一個是講忠誠,切實增強黨的觀念和組織意識,解決“我是誰的人”、“聽誰話,跟誰走”的問題。列寧曾經這樣說過,黨員的忠誠是保持最嚴格紀律的基本條件。忠誠是紀律的基石,黨性是紀律的根本。東西南北中,工農商學兵政黨,黨是領導一切的。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要強化黨的觀念,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要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是組織的一員。無論是想問題,還是辦事情,都必須始終不渝地絕對忠誠于組織,聽黨話、跟黨走。
再一個是重教育,切實增強紀律意識與規矩意識,使各項組織制度規定入腦入心,解決有的黨員干部“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無知者必然是無畏的”。要把組織紀律教育作為黨規黨法教育的必修課來對待,使黨員干部把“應知應會”、“必遵必守”的制度規范內化于心、形成自覺。要通過教育使黨員干部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應該這樣做、哪些事應該那樣做,等等。要加強案例剖析,善于用身邊人、身邊事開展警示教育,使黨員干部從反面教材中認識到“高壓線”是觸碰不得的,在學思踐悟中增強組織紀律性。
再一個是強管理,切實增強黨內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與戰斗性,嚴格落實黨內生活特別是組織生活方面的制度,解決“制度多、落實少,庸俗化、走過場”問題。黨內生活是錘煉黨性、提高覺悟的熔爐。習近平總書記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爐子生不出火,或者生了火卻沒有足夠的溫度,那是煉不出鋼的。作為黨的組織,要按照黨章規定,嚴格黨內生活,既要抓制度規定的健全完善以及創新,更要在制度規定的執行落實上給力用功。要使各種形式的黨內生活都有實質性的內容,都能硬碰硬、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具有實效。
第四個是嚴執紀,堅持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無一例外,切實增強黨員干部對紀律的敬畏意識、戒懼意識,解決“有紀不依、執紀不嚴”、“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問題。遵守紀律無條件,執行紀律無“禁區”。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違反組織紀律的行為,做到有紀必執、違紀必查。對于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拒不執行或擅自改變黨組織決定,搞非組織活動等行為,必須及時批評教育、誡勉警示;對于那些情節嚴重的要敢于亮劍,必須嚴肅給予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形象地講就是,要使紀律通“電”而不斷“電”,真正成為觸碰不得的“高壓線”。這樣通過鐵面執紀,就能克服組織紀律松弛問題。
第五個是真追責,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全面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解決“守土不盡責、有責不擔當”的問題。監督檢查、倒查追責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可缺少的抓手與保證。不僅要嚴明綱紀,內設“高壓線”,還要強化監督,外念“緊箍咒”。要加強對“兩個責任”和組織紀律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作為紀委,要像王岐山同志強調的那樣,發揮黨內監督專門機關作用,對違反組織紀律行為執好紀、問好責。對那些發生嚴重違反組織紀律案件的地方,要實行“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又追究相關領導者的責任,具體來講:倒查有關黨組織在執行組織紀律方面是否存在問題,倒查有關黨組織主要領導是否履行了管理、監督之責,還要倒查有關黨組織分管領導是否做到了抓早抓小、“一崗雙責”。
主持人:在如何做這個問題上,您給我們用了五個關鍵詞:忠誠、教育、管理、執紀還有追責。那么關于嚴明組織紀律,我還有一點困惑,想請教姚常委。就是如何處理這樣兩對關系,一個就是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和維護黨員權利、發揚黨內民主它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另外就是嚴明黨的組織紀律與嚴明其他各項紀律、與抓作風建設又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姚增科:我理解你說的這幾個關系都是辯證統一的,決非此長彼消、相互對立。在黨內,上級和下級之間,確實有分工的不同、職務的差異,但在黨章黨紀面前,所有黨員的政治人格都是平等的,都應該平等享有一切應該享有的權利、履行一切應該履行的義務。
一個是關于嚴明組織紀律與發揚黨內民主的關系。應當說,嚴明組織紀律與發揚黨內民主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黨的總目標、總任務。黨章黨規對發揚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民主權利作出了明確具體規定。組織紀律對全黨有著嚴格而剛性的要求,但一切都以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發揮黨組織與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為前提,決不允許壓制民主、以上欺下等現象存在。要全面、準確認識嚴明組織紀律的要義在哪兒,把加強組織紀律性與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有機地統一起來,努力形成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第二是你講的關于嚴明組織紀律與保障自由的關系。一切自由都是相對于法紀而言。在黨內,有了紀律,才能真正保障“自由”。就像道路交通,沒有“紅燈停”的約束,哪有“綠燈行”的自由?就可能出交通事故。古今中外,任何一個社會,也無論哪個國家,都不可能只講自由,不講法紀。黨組織嚴抓黨的組織紀律,也是對黨員干部最大的、真正的愛護。如果允許黨員干部去追求紀律規定之外的所謂“自由”,干那些違法亂紀的壞事,那么他們終有一天會受到黨紀國法的制裁,那么他們還有什么自由可言?
我們常說,一滴水融入大海才不會干涸,才有力量。黨好、國家好、民族好,我們大家都才會好。有的人認為,在過去戰爭年代的時候,強調組織紀律是必須的,可現在情況變了,是不是可以搞得“寬松”一點,否則會束縛黨員干部手腳,影響他們干事創業積極性。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有害的。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針對一時流行的“經濟要搞活,紀律要松綁”的論調,陳云同志旗幟鮮明地提出,黨的紀律不存在松綁的問題。今天我們強調遵規守矩不是讓黨員干部無所作為,而是在遵守紀律的前提下干事創業、更好地作為。
三是關于嚴明組織紀律與執行其他紀律、與抓作風建設的關系。黨的組織紀律與政治紀律、工作紀律、財經紀律、廉政紀律等是一個嚴密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雖然各有側重、各具功能,但相互貫通、相輔相成,都不可或缺。我們現在強調組織紀律的重要性,絲毫不意味著對政治紀律、廉政紀律和其他紀律要求的“松綁”。恰恰相反,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是嚴明組織紀律的內在要求,黨的組織紀律的加強又必然促進黨的政治、廉政等各項紀律建設的深入。
還有,紀律是轉變作風的有力保障。王岐山同志強調,要通過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喚醒黨員干部的組織紀律意識。我們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因為對一批又一批違反八項規定精神行為的嚴格執紀處理,才使黨的作風建設成效凸顯,“四風”明顯得以遏制。另外一個方面,正因為持之以恒抓八項規定精神的落實和作風轉變,才使得越來越多的黨員干部從思想到行動歸位組織,嚴守紀律。
今年“七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我們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內專門的監督執紀機關,我們紀檢監察干部作為黨的忠誠衛士,特別要注意在遵守黨的紀律方面作出表率。如果自己的“風紀扣”都先松了,怎么用紀律去約束別人呢?“正人先正己”,“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帶頭嚴格遵守和執行紀律,監督就有底氣,就有力量。
最后,在這里我想特別講的是,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在黨憂黨,這是我們的責任,這也是我們的使命。
主持人:正人先正己、監督才有底氣,我覺得您這句話說得特別好。今天,姚常委通過一系列非常生動有說服力的例子,深入淺出地給我們分析了“嚴明黨的組織紀律”的情況。再次感謝姚常委來到我們演播室,也謝謝網友們關注我們本期話題,下期訪談我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