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洱源縣紀委監察局結合自身實際,深入落實“三轉”要求,厘清職責、突出重點、改革創新,推動執紀監督問責工作全面開展。
抽出身子、放下擔子“轉職能”。以議事協調機構清理為切入點,厘清工作職責,把不該管的工作還給主責部門,從“擋箭牌”和“滅火隊”的角色中脫離出來,突出執紀監督問責主業,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經縣委同意,縣紀委監察局從143個議事協調機構中退出或者不參與128個,保留15個。7月份以來,縣紀委監察局嚴把關口,不參加職責范圍以外的招投標、竣工驗收、資格審查、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技術專業人員考錄等事項8個,由同期的21個減少到為13個,降幅達38.1%。
創新點子、抓實案子“轉方式”。突出以辦案為中心,在不增設機構、不增加編制的前提下,調整布局、創新機制,確保資源配置向辦案一線傾斜。一是整合辦案力量。將辦案人員從原有6名增加為20人,占機關總人數的66.7%;組建若干辦案小組,深入調查核實,快辦快結,有效解決案多人少的現象。二是規范建立談話點。認真貫徹省、州紀委對紀檢監察機關辦案場所建設要求,把談話點建設作為增強辦案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依紀依法辦案水平的高度抓緊抓好。縣委、縣政府在政策、資金方面對縣紀委談話點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目前,該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改造建設順利推進,預計12月前投入使用。三是加大辦案力度。發揮“五級聯動”平臺和民生資金監督平臺的作用,注重從信訪舉報、監督檢查、專項監察、糾風執法等工作中發現問題線索,加強對問題線索深挖細查,提高成案率,實現了案件數量、質量雙提升,特別是查處的科級干部創歷年之最,在全州12縣市中排列第一。截止9月份,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74件,同比增51%;初核30件,同比增25%;轉立案17件,同比增142.9%,辦結49件,同比增長22.5%。立案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19件25人,涉及科級干部12件13人,給予黨紀處分12人,政紀處分1人,移送司法機關6件7 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53萬余元。四是加強明察暗訪。縣明察暗訪組以查出問題為目標,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主動出擊,突出時間節點,突出重點部門,深入到各級各部門辦公場所以及賓館、娛樂場所、山莊、飯店,重點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行為,狠剎“庸懶散慢玩浮”行為、嚴肅整治“六股風”。目前,共組織開展明察暗訪102人次,對違規使用公車的鄉科級干部2人和一般干部1人給予問責,在全縣范圍內實名通報違反上下班紀律行為23個單位的52名干部職工。同時,制定下發《洱源縣紀委監察局關于實行明察暗訪常態化的規定》,逐步形成紀律作風建設常態化運行機制。五是提高監督效果。由縣紀委書記和縣委辦公室主任帶隊,分片對全縣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工作推進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目前,已開展監督檢查3輪120人次,對17個未開工項目的12名科級責任領導進行提醒談話;責成主管部門對落實“三清潔”工作拖沓、效率不高的1名干部進行問責;對洱海源頭生態保護治理項目組織實施不力、監管不到位的3名科級干部實施問責,并責成主管部門對早退離崗的3名干部進行問責。
強化里子、常照鏡子“轉作風”。按照“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加強內部管理和監督,健全完善制度,不斷強化“里子”,練好“內功”,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一是在學習教育中提升素質。選派10人次參加中央和省州舉辦的學習培訓,選派1名干部參加省紀委案件查辦鍛煉,下派1名干部參加新農村建設,抽調9名干部參與教育實踐活動督導工作。二是在主題活動中轉變作風。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縣紀委常委班子按照增強黨性修養、強化宗旨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密切群眾聯系的要求,嚴格程序扎實有序開展各項活動。共組織集體學習23次,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建議2次21條,開展隨機調研2次,走訪慰問20人;查找“四風”突出問題12條,制定整改落實措施16條,“廢改立”制度規定18項。三是在實戰演練中提高本領。整合各室、各紀工委12名干部參與執紀辦案,擇優選調2名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基層公務員充實到辦案隊伍。注重實踐鍛煉,鼓勵紀檢監察干部在辦案實戰中錘煉意志、掌握方法、積累經驗,培養嚴、細、深、實的工作作風,做到情況明、數字準、責任清、作風正、工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