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至3月,怒江州連續(xù)發(fā)生8起森林火災,瀘水縣、蘭坪縣人民政府及其分管林業(yè)的副縣長,州級林業(yè)主管部門相關責任人因責任落實不到位、火源管控不力、巡護不到位被問責”。問責通報一經發(fā)布,引起了社會輿論廣泛關注和熱議。基層群眾深有感觸地說,“當下,紀委的同志真的很忙,不停地“打老虎、拍蒼蠅”,抓作風建設,庸政、懶政、怠政的干部被嚴厲問責,紀檢干部一直在行動,值得我們?yōu)樗麄凕c贊。”
2014年以來,怒江州累計問責黨員干部57人、縣級人民政府3個。特別是今年1-4月,全州共有19名黨員干部、2個縣級人民政府,因落實責任不力、監(jiān)督管理不到位、群眾訴求不解決等情形被問責,其中,處級干部4人、科級干部13人、一般干部2人。
面對問責,有的領導干部總是覺得冤,說自己是躺著中槍。為何叫冤?有的說這個事情是天災;有的說,這個事情自己不知情;有的說自己抓了,下面不聽招呼……尤其是“一把手”,被問責的可能性最大,安全責任事故、下級違紀違法都有可能被問責。被問責,取消評優(yōu)評先資格事小,影響提拔任用那就是大事。
“這些被問責的領導干部冤嗎?看似冤其實一點都不冤。我們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立起來、嚴起來,被問責,絕不是言之不預、不教而誅。”對叫冤的干部,州紀委這樣回答。
近年來,怒江州相繼制定出臺了《怒江州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辦法(試行)》《中共怒江州委怒江州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問責工作的實施意見》《怒江州扶貧攻堅工作問責辦法(試行)》等制度;深入開展約談、函詢、任前廉政談話、述廉、廉政訪談,強調紀律要求,教育提醒干部。由此可見,對領導干部不是沒有提前打招呼、經常性的強調紀律規(guī)定,但還是有少數(shù)領導干部被問責。這就如同一個多棱鏡,既折射出紀檢監(jiān)察部門抓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十分有力;又折射出少數(shù)領導干部主體責任意識樹立得不牢靠,需要對其拍拍肩膀、扯扯袖子。
“老大難,老大難,老大出面就不難”,這句話蘊藏著這樣的道理,一個地區(qū)、部門工作是否落實到位,與主要領導是否真抓真管、善抓善管有很大關系。各部門“一把手”是落實責任的“關鍵少數(shù)”,必須緊緊扭住這個“牛鼻子”,才能確保責任一級一級落實下去。因此,怒江州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時刻把問責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 “一把手”頭上,去年以來,州、縣、鄉(xiāng)三級共有20名部門“一把手”被問責,占被問責總人數(shù)的35.09%。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以前總是把職務當成權力的象征,而沒有更多地意識到需要承擔的責任,往往以形式主義落實責任,以開個會、講個話、簽個字應付了事,漸漸產生了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做事的庸政、懶政、怠政的思想,我最終因工作落實不力被問責。受到問責就像服用了一劑苦口良藥,當時可能難以下咽,但可以讓自身的問題得到及時糾治,而不至于拖到病入膏肓時才刮骨療毒,既傷筋動骨,又大傷元氣。”一位受到問責的領導干部有著這樣的深刻認識。
良好的黨風政風是贏得民心的關鍵。“現(xiàn)在我們去機關單位辦事情,工作人員都很熱情,一進門就露出了笑臉,緊接著就端上了熱茶,對于符合規(guī)定的事情都是快速給予辦理,過去那種衙門作風一去不復返了。”群眾對當前的機關作風轉變給予充分肯定。
隨著監(jiān)督問責力度的不斷加大,責任不落實,推諉扯皮,不敢擔當,在其位不謀其政,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等等這些發(fā)生在黨員干部中,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陋習得到明顯遏制,黨風政風穩(wěn)步好轉,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逐漸顯現(xiàn),真正地贏得了群眾的廣泛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