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茅區(qū)倚象鎮(zhèn)政府辦公樓旁邊的臺階走上去,就能看見一排平房,其中有一間的門旁掛著“機關食堂”的牌子,別看裝修簡單,卻承擔著60多名干部職工的吃飯問題。走進食堂,十多張桌子整齊的擺放其中,周邊的墻上張貼著各種規(guī)章制度,包括工作人員衛(wèi)生管理制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等,最引人注目的是食堂接待制度和公務接待登記表。倚象鎮(zhèn)黨委負責人告訴記者,食堂雖小,但意義很大,這是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進一步加強基層作風建設、服務好干部職工的一項有效舉措。
從米線到米飯的轉變
倚象鎮(zhèn)黨政辦工作人員王莉參加工作已經五年,剛開始上班的時候,家住思茅城區(qū)里的她每天都為吃飯問題發(fā)愁,尤其是中午飯,離家較遠,如果回家吃飯,就會耽誤上班時間,只能自己想辦法解決。王莉就和其他不能回家吃飯的同事一起吃,他們要么去打快餐,要么就集中起來做點簡餐,很多時候,只能去端一碗米線回來吃。王莉說,不可能天天湊錢去飯館吃,那樣太貴了,根本無法承擔,但總在外邊吃,衛(wèi)生這些問題還是很擔心,所以就形成了干部職工“吃飯難”的問題。
2011年6月,倚象鎮(zhèn)機關食堂開始運行,聘用了兩位工作人員為大伙兒做飯,每位干部職工只要每月上交150元,就可以在食堂里吃中餐和晚餐。鎮(zhèn)政府旁邊還有便民服務中心和文化站,加起來共有職工80多人,去食堂吃飯的就有60多人,他們的名字被登記在表格上,貼在食堂的墻上公示,內容主要是用餐人員的名字和繳費情況。
食堂工作人員負責采購、做飯、打掃衛(wèi)生等,采購米和油時要填寫領條,數量和經手人都寫清楚,采購蔬菜、肉時要填寫采購單,內容包括物品名稱、數量、價格、采購人、合計金額。工作人員用這些食材為干部職工提供每頓兩葷兩素一湯的伙食。
中午12點、下午6點是開飯時間,王莉他們下班后直接來到食堂打飯,吃完后可以去休息或者繼續(xù)辦公,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免去了不少麻煩。王莉表示,食堂運行后,大家終于可以告別吃米線的日子,吃上了可口的飯菜,還不用擔心衛(wèi)生安全問題,方便了許多。現在,全鎮(zhèn)已經實現了機關食堂全覆蓋,為基層干部職工提供了生活和工作上的極大方便。
杜絕四風從餐桌做起
這個不算大的食堂不光方便了干部職工的日常用餐,還負責接待工作。翻開這里的公務接待登記表,接待內容、人數、費用都明細地公示出來,近期的接待內容有新農村指導員會議、第一屆廣場舞比賽、烤煙工作會議、計生工作會議等,參會人員集體在這里用餐,每個人的餐標也就是8元錢,新農村指導員會議時有15個人用餐,一共也就花費120元。
自從有了機關食堂,大型會議、大型活動、領導調研等都在食堂用餐,如果有對外接待時,只要提前一天通知食堂準備就可以了,因為一切從簡,所以很節(jié)省,即便需要接待,也無需多花錢,職工上交的錢就足夠維持食堂的正常運轉。倚象鎮(zhèn)黨委書記周強表示,機關食堂的運行有效剎住了超標、超規(guī)格吃喝風,既節(jié)省了大筆的經費,也為反對奢靡之風、享樂主義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了解,由市縣紀委、組織部門牽頭負責,在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鄉(xiāng)鎮(zhèn)食堂有160多個,無論它們的稱謂是機關食堂還是職工食堂,都是堅持“四定”運行原則的鄉(xiāng)鎮(zhèn)食堂。“四定”是指:定人就餐,只針對內部干部職工,不對外經營,解決干部職工“用餐難”的問題;定點接待,公務接待一律安排在鄉(xiāng)鎮(zhèn)食堂,嚴格控制餐標,節(jié)省接待費用支出;定員陪同,嚴格按照“誰分管、誰接待”的原則對口陪餐,避免餐桌上的鋪張浪費,堵塞公務接待的漏洞,進一步規(guī)范公務接待;定章立制,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確保食堂有序運行,加強日常監(jiān)管,確保鄉(xiāng)鎮(zhèn)食堂不走樣、不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