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多措并舉治理“為官不為”

發布時間:2015-08-26 15:39:44   來源:保山市紀委

在“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中,昌寧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深入治理“為官不為”問題的部署要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綜合施治、對癥下藥,著力解決存在的 “為官不為”、不敢擔當問題,引導各級領導干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要求,切實轉變干部隊伍作風。

強化黨性錘煉,擰好理想信念的“總開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常態化開展黨性體檢和黨性鍛煉,堅持不懈地改造領導干部的主觀世界,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以更大的責任感、使命感,忠誠于黨的事業和崗位職責,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振精氣神,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把“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納入干部經常性教育培訓管理體系,采取縣級黨員領導干部上黨課、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考試、到楊善洲干部學院接受黨性教育、經常與干部談心談話等方式,教育引導領導干部強化黨性修養,加強道德養成,規范從政行為,增強使命擔當,自覺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觀念和改進作風為重點,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切實增強黨性修養,著力解決思想上“貧血”、精神上“缺鈣”、行動上“乏力”的問題,打牢“為官有為”的思想基礎。

堅持用人標準,樹立選賢用能的“風向標”。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嚴格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好干部標準,敢于堅持原則,敢于對干部提名、考察、監督各個環節負責,把干部工作做細做深做實。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把有責任心、群眾認可、敢抓敢管的好干部及時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把優秀干部選派到小灣電站建設移民安置、棚戶區改造、工業園區建設、服務企業發展等重點工作推進第一線,選派到“兩煙”、核桃、茶葉、甘蔗等重要產業發展最前沿,推動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的結合,提升干部應對緊急情況和復雜局面的能力。選派優秀黨員干部到村(社區)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推動黨員干部到農村基層鍛煉。積極探索建立不勝任現職崗位干部的交流調整機制,對水平低、能力差、沒政績、得過且過的干部,堅決予以組織調整。

完善規章制度,筑牢從嚴治吏的“防火墻”。把“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作為從嚴從實管理干部的重要內容,把從嚴治吏要求貫穿于干部日常管理中,嚴格執行談心談話、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月報告、離任審計、責任追究等日常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制定從嚴從實管理干部規定、干部任職試用期管理制度、署名推薦干部管理辦法、非領導職務干部管理辦法、領導干部談心談話等制度辦法,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對縣委、政府班子如何履行主體責任和班子成員如何履行“一崗雙責”作了明確規定,把“兩個責任”清晰而明確地固化下來,筑牢從嚴從實管理干部的制度“籠子”。同時,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讓愛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位子、上舞臺,受到公平合理的獎勵激勵,打造一支勤作為、敢作為、善作為的領導干部隊伍。

整合監督資源,織密“為官不為”的“監督網”。整合部門資源,轉變單一監督為全面監督,建立由縣紀委、組織、編制、人社、審計和公檢法等部門組成的干部監督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干部監督聯席會議,溝通信息、交流情況,分析動態、研究工作,增強監督合力。組建由各鄉鎮各單位、分行業跨系統參與的干部監督員隊伍,構建覆蓋面廣、渠道通暢、反應快捷的監督網絡,拓寬監督渠道,延伸監督觸角,前移監督關口,最大限度實現由事后監督向事前監督、事中監督轉變,構建縣委組織部牽頭協調、多部門聯動參與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干部監督新格局。深化“紀律作風整頓年”活動,設置舉報箱,開通網上舉報平臺和公開舉報投訴電話,每月開展1次明察暗訪,對“為官不為”行為加強監督檢查,并在網站上點名道姓公開曝光,逼“庸”為“能”、逼“懶”為“勤”、逼“混”為“為”、逼不為者出局,營造加快改革發展的濃厚氛圍。今年以來全縣立案32件,真正使黨章黨紀、法律法規成為干部管理監督帶電的“高壓線”、“警戒線”,促使干部不越“紅線”、不闖“雷區”,自覺做到令行禁止。(劉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