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迄于隋唐,中央王朝主要通過設立邊郡,實行“羈縻”的方式管控云南。邊郡的主管大員多半從鄰省四川或中原其他地方派來。那時,廣闊的云南還生活著眾多語言不通、風俗各異的少數民族部族,并且處于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所以,如何有效管控云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不使其“叛離”中央政權;如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進步,當然是這一歷史時期中央政府最為關心的頭等大事,也是衡量這一地區官吏政績和官德的主要標準。
據《史記》《隋書》等漢魏以來國家“正史”記載,從西漢開始,特別是東漢王朝,奉命治理包括云南在內的所謂“西南夷”地區的地方官中涌現出不少清官廉吏。他們離鄉背井,守土治民,廉潔奉公,盡責盡職,和當地民眾一起共同開發和捍衛了祖國西南邊疆神圣的領土。盡管漫長歲月的磨損,只為他們留下了非常簡古、斑駁的記錄。但他們無疑是云南正式進入國家行政區劃之后的第一批令人景仰的政府官吏,他們樸實無華的事跡無疑是云南廉政史上一塊塊永恒的豐碑。
文齊,字號失考。四川廣漢人。西漢末任越嶲郡守。任內“以文德教化夷人”;組織大家興修水利,“墾田二千余頃”。積極推進漢夷融合,使當地社會非常和諧。王莽篡漢,天下大亂。更始二年(24),西南地區“諸郡多殺牧守起兵”。邛崍人任貴也乘亂起哄,他殺死地方官,自稱“邛谷王”,宣布反叛漢中央,投靠軍閥公孫述。為了借助文齊的威望以震懾地方,他以“封侯”來勸文齊投降,文齊堅決不從。他將文齊的妻室兒女關押起來,文齊依然不為所動!文齊率部“守險,不與通”,始終堅守著越嶲郡的土地。
漢光武帝劉秀光復天下,重建東漢政權。文齊等在官軍的支持下,平息了任貴的叛亂,重新恢復了越嶲郡昔日的安寧和祥和。有鑒于文齊忠心守土,平叛有功,漢中央封文齊為“鎮遠將軍”。后代史官把文齊稱為“南中循吏之首”!
鄭純,字號失考。四川廣漢人。漢平帝末年時任益州太守。當時的益州西部非常富庶,是一塊“金銀寶貨之地”。從前在這里做官凡是想發財的人,“皆富及十世”。這也許是史官夸張的說法,但起碼反映鄭純之前,總有不少官吏,利用益州這一“肥缺”發財致富的事實。但是,鄭純到任后,卻“獨尚清廉”,絲毫不侵凌百姓。上自長官,下至民眾,無不稱贊他的官德和人品。
時至東漢明帝時,鄭純已老,政府又任命他為永昌太守。他在永昌積極推行教育。根據當時永昌生產水平低下,鄭純采取輕徭薄賦,規定少數民族每年只上繳少量土布和鹽巴,作為額定賦稅。此外,不再增加任何賦稅。鄭純前后在云南任職數十年,深得廣大少數民族和漢族民眾的愛戴。據史官記載,當時,每有“漢、夷歌詠之”,人們用多種不同民族的語言,共同歌頌這位清正廉潔的父母官!
王阜,一作王追,字世公,四川成都人。他以“孝廉”察舉為官,先任重泉(今屬陜西蒲城縣)縣令。東漢章帝元和年間,升為益州太守。這時,州內官吏多放縱不軌,王阜到任后,以法紀治郡,使“吏民不敢犯禁,百姓安業”。同時,他還大興學校,使落后的“夷俗”大為改觀。傳說這時世道清朗,“天降甘露”,祥瑞迭出,有神馬出于滇池,據說,今天昆明的“白馬廟”還與此有關呢!
張翕,字號失考,四川安漢(今屬南充)人。東漢明帝時任越嶲郡守。任內“政化清平”,深得民眾愛戴。張翕死在任內,當地老百姓在一個名叫蘇祁叟的率領下,抬著牛羊祭品,把他送回故鄉安漢,為他修筑墳墓。他的事跡報到中央,漢明帝下詔嘉獎他,為他立祠紀念。
幾十年過去,到漢安帝元初元年(114),漢中央又派張翕的兒子張湍任越嶲郡守。當“夷人”知道他是老郡守的兒子,無不歡欣鼓舞!都跑到路邊去歡迎他。大家說:“看他的模樣倒是很像我們的老郡守呢!”但事與愿違,大家后來漸漸發現張湍政績太差,“頗失民心”!有人要起事反抗,老人們勸導說:“看在過去老郡守的面子上,就算了吧!”可見張翕對百姓影響之大。
劉寵,字世信,四川綿竹人。他出身貧寒,以精通《公羊春秋》舉明經科,東漢時,被任命為成都令守。劉寵因政績卓著,升為牂牁太守。他到任時只騎著一匹馬來。任內,劉寵“布衣蔬食”,生活非常儉樸。同時,他還處處以勤儉節約教育民眾。九年任滿,兩袖清風,劉寵仍然騎著自己來時那匹老馬離開了牂牁。
蕭鑒,字宣徹,他是南齊高帝蕭道成的第十個兒子。從小特別聰明。自晉朝以來,云南因中原地區的混亂,也“時叛時服”,社會極不穩定。所以,派到益州、牂牁、永昌等西南地區做刺史、太守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武官悍將,以利他們隨時隨地帶兵打仗。
然而,南齊永明二年(484),卻意外以蕭鑒為益州刺史,同時,還命他兼管益州和寧州兩地軍事。蕭鑒是一個好學的文官,非常樸素,居官“不重華飾,器服清素”,頗有魏晉時代的“高士”的風度。他在西南地區為官多年,并未營造任何樓臺館所,他每年的辦公費和開銷不超過三萬兩銀子,這在當時的確是非常節省了。蕭鑒不但是動蕩時期任職西南的第一個文弱之官、第一個皇族宗室,而且也可能是最年輕的地方大員,據載,他上任時才14歲呢!
梁毗,字景和,安定烏氏(今甘肅省涇川縣)人。隋文帝時調任嶲州刺史,在任十一年。這時,嶲州的豪強們非常崇尚黃金頭飾,人人以多占黃金為貴。因此,為了爭奪黃金就常常產生械斗,甚至使得邊境社會混亂,歲月難安!這自然成為梁毗的心腹之患。
一天,富裕的酋長們爭先恐后地向梁毗獻上黃金。梁毗將黃金堆在座位邊。他動情地哭著對大家說:“這些東西,餓了不能當飯吃;天冷不能當衣穿。你們卻為它互相殘殺,死傷無數。今天,你們又想用它來殺死我嗎?!”說完,梁毗把金子全部還給酋長們。酋長們從梁毗的訓示中有所感悟,此后,便漸漸停止了爭奪黃金的殺戮。
清代著名云南地方史家馮甦在《滇考》一書中論及西漢以來云南的地方官說,云南雖然從西漢就開始設立郡縣,但是,“吏治之美”是從東漢開始增多的。從西漢文齊以下的不少地方官,都能“保境安民,轉亂為治,是知防邊有良牧,勝于虎臣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