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一些領導干部身上存在的“為官不為”、懶政怠政、不敢擔當“癥結”,推動領導干部工作作風建設,昆明市結合“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深入治理“為官不為”的問題。對領導干部中存在的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狀態,消極怠工,對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不認真履職的,該批辦、交辦事項不及時辦理,該限時辦結事項未在規定時限內辦結,貽誤工作,特別是被投訴、反映經查實的;群眾反映強烈、上級明令督查并要求整改的問題,或者本地本單位自查發現的嚴重問題,在職責范圍內不及時解決,或者因為措施不力導致問題重復出現,沒有明顯改觀;不思進取、安于現狀,不想事、不干事,年度重點工作未完成目標任務,或者本地本單位工作打不開局面等十種不作為、不擔當“癥結”開出藥方,重點進行治理。
進行一次思想發動,解決思想上“貧血”、精神上“缺鈣”、行動上“乏力”等問題。緊密結合領導干部講專題教育黨課、開展“3個專題”學習研討、深入學習弘揚楊善洲精神和學習高德榮同志先進事跡等,廣泛深入進行一次思想發動,切實解決各級領導干部存在的思想上“貧血”、精神上“缺鈣”、行動上“乏力”等問題,筑牢“為官有為”的思想基礎,教育幫助那些存在“為官不為”、不敢擔當問題的干部正視問題、改正問題,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要求。
開展一輪談心談話,及時指出存在問題進行提醒整改。在綜合分析平時了解掌握情況、干部群眾信訪舉報、服務對象投訴、社會輿論反映、各種考核評議結果、巡視和監督檢查情況,以及其他信息來源的基礎上,準確了解掌握本地本單位存在的“為官不為”、不敢擔當問題,按照“干部群眾信訪舉報集中的必談、服務對象投訴集中的必談、社會輿論反應強烈的必談、考核評議結果排名靠后的必談、巡視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的必談”的“5必談”原則,采取基層訪談、主動約談等方式,與存在“為官不為”的組織和個人有針對性地開展一輪談心談話,溝通交流情況,提出履職要求。對認識不到位的,通過談話及時進行提醒,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其認真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措施;對問題突出的,通過談話進行批評誡勉,責令限期整改。
組織一次自查自糾,責令限期整改不敢擔當的問題。重點查看“為官不為”、不敢擔當問題是否查找到位、問題清單是否清晰明了,整改措施是否對癥下藥、務實管用;談心談話過程中指出的本地本單位及領導干部存在的“為官不為”問題是否得到整改,是否存在大問題小整改、邊整改邊反彈等情況,是否出現新的“為官不為”、不敢擔當問題,是否以“釘釘子”精神抓好“為官不為”突出問題的整改。對整改中不聽招呼、我行我素、屢教不改的,依據《關于加強和改進領導干部工作作風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暫行辦法的實施細則》等,綜合運用函詢誡勉、行政問責和給予離崗鍛煉、調整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降職降級、留職待崗、免職等辦法措施,及時嚴肅進行處理。對應該給予紀律處分的,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進行一次集中調研督查,推動“六個嚴禁”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將治理“為官不為”問題納入專題教育重點督查內容,定期開展隨機調研督查,對所屬地區和單位至少進行一次隨機調研督查,對反映問題較多的地方和單位,增加隨機調研督查頻次,建立臺賬、及時反饋、限期整改、跟蹤問效。把市管干部“為官不為”問題納入“12380”舉報受理范圍,通過電話、網絡、手機短信、信訪等“四位一體”的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深入了解本地本單位“為官不為”問題的治理情況、干部群眾的滿意程度。同時,結合“6個嚴禁”專項整治,抓住重要時間節點,抓住重要問題線索、重要舉報反映,不定期開展專項調研督查,推動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對調研督查中發現問題較多、治理不力的,要專題研究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進行重點治理。
健全完善一套規章制度,建立“為官有為”的長效機制。完善政績考核和干部評價機制,著力破解考核指標設計、考核數據采集、考核結果應用等難題,充分發揮平時考核的管理、導向、激勵、約束作用。要對干部不作為、工作不落實等問題提出明確要求,出臺制度規定,形成剛性約束,進一步完善責任機制,健全監督問責機制,逐步建立推動“為官有為”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黨委(黨組、黨工委)責任清單和程序規范,健全完善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規范職能部門的法定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明晰崗位職責、服務標準和能力要求,做到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問責就跟進到哪里,著力引導干部行有所循、行有所止,適應“為官不易、為官有為”新常態,養成“在位有為、必須作為”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