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廉政清風潤農村 村村寨寨民歡暢

發布時間:2015-01-04 14:30:08   來源:紅河州紀委

石屏縣緊扣“廉政清風潤農村”主題,把廉政文化納入農村黨建,融入農戶生活,通過組建監督隊伍、宣傳廉潔理念、維護群眾利益突顯廉政正能量。

組建監督隊伍

一是鄉鎮選聘站所務監督小組。按照各站所設立一個監督小組,每個小組設組長1名、成員3至5名的要求,在全縣9個鄉鎮共建立了50個站所務監督小組,聘任151名站所務監督員,對站所務事項進行監督。制度實施以來,站所務監督小組共提出批評和改進意見240條(次),被采用98條(次);不符合規定的餐費、車輛使用費等公用經費拒付25.6萬元。

二是農村選舉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縣共選舉產生112個村務監督委員會434名委員,以規范村務公開為基礎,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為重點,通過正確行使職權,充分發揮“監督員”、“宣傳員”、“服務員”、“調解員”、“護航員”作用,使村“兩委”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

宣傳廉潔理念

一是廉政基地“警廉”。在全縣9個鄉鎮建設村級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不定期組織鎮、村、組三級黨員干部接受教育,通過以案說法,增強基層干部的廉潔從政意識,強化“農民利益無小事”觀念,使基層干部 “不敢貪”、“不愿貪”,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二是廉政長廊“陶廉”。在農村集鎮和人口密集地制作185塊廉政文化宣傳長廊,把廉潔、勤儉、誠信、為民的思想,融入直觀形象的格言漫畫中,使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

三是廉政巡演“宣廉”。組建300余支農村文藝隊,通過元旦、春節、國慶等節慶日編排廉政節目走村串寨巡演,使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在欣賞文藝演出中接受廉政文化宣傳。文藝隊演出范圍覆蓋全縣115個行政村及941個自然村,覆蓋面達100%。

四是廉政歌曲“頌廉”。把廉政內容融入海菜腔,以增強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先后創作了《廉政清風曲》等30余首廉政山歌,在縣城旅游景區、學校及農村組織傳唱,使廉政文化在優美動聽的彝家山歌中得以傳播。

五是廉政書籍“學廉”。編撰了反映石屏歷史名人清廉史跡的書籍《石屏清風錄》,使廉政文化與歷史文化有機結合,服石屏“水土”,顯石屏“印記”,秉石屏“特色”。以各村委會(社區)114個“農家書屋”為平臺,不定期為農家書屋添置廉政小說、警示教育光碟及《云南黨風》、《中國紀檢監察報》等刊物,讓廣大農村黨員干部進行廉政教育和自我充電。據統計,全縣各“農家廉政書屋”共登記借閱廉政書籍1.22萬冊(次),組織觀看廉政電教片400余碟(次),受教群眾2萬余人(次)。

六是廉政電影“傳廉”。不定期組織農村電影放映隊把“永遠是春天”、“第一書記”等一批廉政題材的優秀影片送進農村。近年來共放映150場次,農村觀眾達20余萬人次。

七是廉政作品“展廉”。 在農村開展“廉政春聯進萬家”活動,共贈送廉政春聯5000余幅;先后征集廉政文化書畫、攝影300余幅、廉政公益廣告40余幅、廉政短信1000余條,舉辦廉政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21次,參觀人員1.5余萬人次。

八是彝漢雙語“述廉”。 組建少數民族干部宣講隊,通過廣播、會議、墻報等形式,巧用彝漢雙語宣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十八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全會精神,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地宣傳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

維護群眾利益

一是加大民生資金監管力度。將全縣9個鄉鎮、29個部門的民生資金納入云南省民生資金監督管理平臺,共發布工作動態信息190條,政策法規31條,資金辦理流程4條,確保了社保、教育、扶貧、強農惠農補助資金真正惠及群眾。

二是深入開展“五級聯動”工作。全縣共成立10個“群眾訴求中心”,27個縣級部門“群眾訴求接待中心”,115個村委會“說事室”、1429個村民小組“說事室”,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年內,各級訴求中心共收到并辦結群眾訴求406件(次),“五級聯動”監督平臺錄入群眾訴求1123件,辦結112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