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廉政評議評出“致富路”

發布時間:2015-03-17 11:17:29   來源:文山州紀委

3月15日下午,在被松樹林三面環繞的丘北縣樹皮鄉新寨村邊養牛場里,村小組長趙衛光正熟練地給牛兒做“外科檢查”,見到我們來,他熱情的打了招呼。“村里養牛場從一開始建設就有村里的廉政評議員經常來檢查,并將情況反饋給村民,我這個村小組長不敢耍馬虎,只要在家幾乎每天都來啊”。

“廉政評議員?” 筆者愕然。

“廉政評議員是通過村民推選出來的,大家公認為人正直、辦事公道的人。”趙衛光主動介紹著。

原來,2013年,新寨村搞新農村建設,為使有限的資金用好用出效益,村里決定在全村推選10名廉政評議員,參與村里的重大項目、重大事項、重要問題、大額資金使用討論、決策和監督,并規定每位評議員負責聯系9至10戶人家,確保民意暢通。

在寬敞的牛房里,我們看到了成群肥壯的牛兒,見到我們來,它們似不覺陌生,側過身子,頓足頷首。管理人員趙衛福介紹,養牛場2014年3月建成,僅1年多,存欄就已達110頭牛,計劃用幾年的時間,發展至存欄1000頭牛的養殖規模。談起合作社的創辦發展,趙衛福笑著說:“這事,得給村里的廉政評議員記頭功。”

原來,2012年,新寨村爭取到了100萬元的國家養殖產業扶持資金。100萬對于這個93戶人家410名村民的新寨村可不是小數目,至2012年底,新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僅216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為使這些資金真正在新寨村落地扎根、結出碩果、惠及民眾,村里頗費周章。一些打工回鄉的村民認為,應該引進有資金、有技術、懂管理的養殖專業戶入駐,成立合作社,將產業做大做強。一些村民卻認為,這錢是村里爭取到的,沒理由給外來人用,應由村里組織人員,籌資養殖,自我發展。各說各有理,村里多次研究,意見難以統一。

“‘難題’最終交給了群眾最信得過的廉政評議員。”趙衛光說。廉政評議員通過深入細致的走訪了解,最終摸清了村民對引進“外商”和資金、技術入駐新寨聯辦合作社與自辦的分歧原因,主要是怕有人對扶持資金起“壞心”,把錢弄沒了。根據這一情況,廉政評議員及時建議村里召開會議,再次討論研究扶持資金使用和創辦合作社問題,并積極建言獻策,陳說利弊,而且表態一定認真履行職責,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請村民放心...... 最終統一了村民意見,決定引入外來養殖專業戶和資金、技術聯合創辦養牛合作社。

“村里的錢給外人用來賺錢,你們不怕吃虧嗎?”筆者不覺間問起。

“不虧啊。乍一看,是外人用村里的錢來賺錢。但長遠看,村民的實惠更大,村民通過種牧草增收,還可以學到養殖技術、分享合作社寬暢的銷售渠道,比自己養自己賣既省心更賺錢。”趙衛光笑著說。

“不怕人家來了卷了資金就跑?”筆者笑著打趣。

“這可是為村集體選‘女婿’啊——肯定要優中選優了,資金不足,沒管理技術和養殖水平的,廉政評議員這一關就過不掉,再說養牛場建在村里,建好了也拿不走,現在合作社的總投資已經接近300萬了。”趙衛光笑著回答。

“現在還有反對的聲音嗎?”筆者仍略有余慮。

“今年正月十二(3月2日)我們又開了一次群眾會,鼓勵村民參股合作社建設,不少村民都踴躍報名。要說有意見,那就是覺得廉政評議員搞晚了點,讓我們以往走了不少彎路。”趙衛光高興地說。

據了解,2014年,新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201元,比2012年的2160元高出3倍多,其中養牛項目就讓村民人均增收近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