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廉”雨潤面來 瀘西縣城子古村打造“寓教于游”景區廉潔文化

發布時間:2015-05-22 09:11:35   來源:紅河州紀委

2015年來,瀘西縣以永寧鄉城子古村作為主陣地開展“廉政文化進景區”活動,深入挖掘景區廉潔文化,打破傳統“說教”為主的傳播形式,取得寓教于游、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形成了具有瀘西地域特色的景區廉潔文化。

——以紅色景觀文化資源為載體,豐富廉潔內涵。以城子古村 “千年土掌房,中滇古杞國”的厚重歷史文化為基礎,把“廉潔元素”與其獨有的土司文化、“盤北指揮部”和中共瀘西縣第一次代表會舊址等紅色文化相互融合滲透,精心打造包含“清風廣場”、“城子八景”墻體畫的“廉政旅游干線”,通過景區門票、標牌、標語,向群眾展現城子古村人民在紅色戰爭年代的光榮革命傳統和生動故事,使景區紅色歷史廉政文化與旅游文化深度融合。

——以名人故事與民族精神為引領,營造廉潔氛圍。為把德廉、清廉、家廉文化與景區廉政資源相融合,瀘西縣總結提煉李德魁、張沖、昂貴三個古村歷史人物故事,并將其雕刻成廉潔故事石雕,分別放置于古村“昂土司府”、“李將軍第”和“張沖故居”。同時將三個故事貫穿于導游解說詞中,用正面人物的事跡從正面引導,用反面人物的經歷進行反面警示,讓游客在耳濡目染中“觀石知廉、傾聽明廉、游后思廉”。

——以多形式的民族文藝為傳承,傳播廉潔文化。組織文藝工作者、民間藝人、鄉土人才,開展以“古村廉風伴我行”為主題,以培育清廉鄉風民俗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廉潔文化進景區“文藝演出活動。將廉潔故事、警句格言等改編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態節目,創作了《守住清廉》、《永寧廉潔新風贊》、《銅木神韻》等20余個廉政文藝作品,展演80余場次。充分利用當地具有民族特色的祭土司、火把節等節日,舉辦文藝三下鄉、篝火晚會等一系列活動,以舞蹈、唱山歌、演小品,打快板等方式,贊頌美好,鞭撻丑惡,廣泛宣傳廉政文化。

——以公開透明的管理為“基石”,共建廉潔新風。成立城子古村管理委員會,為景區行政人員制作桌牌,亮明職務身份,公開辦事承諾;結合景區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定并公開干部職工廉政行為承諾,公開景區收費及維護經營情況;在景區制作一條廉政文化宣傳長廊,一個廉政書柜,一間廉政文化室,作為宣傳教育培訓的陣地,向游客集中展示景區廉政文化活動成果;完善《游客投訴制度》《古村居民義務保護員保護制度》等景區管理制度,加強景區商家誠實守信教育,并設立舉報監督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景區的“十塊廉政石、百畝蓮花塘、千株廉潔樹、萬句廉潔言”,已成為瀘西縣進行黨性教育、廉政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向游客傳遞廉潔正能量。近三年來,城子古村成功舉辦了“千年城子、千米長宴、千人共聚”等一系列民俗活動50余場次,全縣領導干部接受廉政教育300余人次。景區未接到一起宰客、騙客等不文明行為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