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多措并舉整治“為官不為”

發布時間:2015-05-27 09:46:19   來源:大理州紀委

洱源縣結合“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加強實踐探索,強化責任落實,著力整治黨員干部隊伍中的“為官不為”問題,“為官不為”專項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堅持統籌兼顧,同步開展專項整治重點工作。制定下發《洱源縣關于開展“為官不為”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將“執行不力、不敢擔當、推諉扯皮、作風不實”4個類型25種表現形式確定為“為官不為”專項整治內容,對洱海流域保護治理中存在的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進行重點整治。同時,制定下發《洱源縣深入開展“六個嚴禁”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兩個專項整治工作在方法步驟、責任領導、保障措施和工作時限等方面的銜接和對應,確保兩項工作同步啟動、交叉進行、相互照應。把查處違反“六個嚴禁”的問題和案件作為執紀監督的重要內容,屬“為官不為”問題的進行組織處理;屬違規違紀的,及時進行調查核實處理。

加強探索實踐,務求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效。一是探索將“為官不為”問題的評定與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相結合,在年終責任制檢查考核時,采取個別訪談、民主測評和集體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將民主測評分值較低、群眾意見相對集中的領導干部確定為“為官不為”人員,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二是把“為官不為”專項整治與“六個嚴禁”專項整治有機結合,組織縣處級領導、鄉科級領導及基層站所負責人共781人簽訂全縣統一制作的《洱源縣開展“六個嚴禁”、“為官不為”專項整治領導干部承諾書》,強化自律意識;縣紀檢監察、財政、審計、發改等部門聯合對20家人財物相對集中的重點單位收送“紅包”情況進行重點抽查。三是由縣紀委書記和縣委組織部長牽頭,對62名存在“為官不為”行為的領導干部進行約談,開展提醒教育和督促整改。四是在充分調研論證、廣泛吸納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洱源縣領導干部“為官不為”考核評價辦法》。

強化督促檢查,以正風肅紀倒逼“為官有為”。把查處“為官不為”問題作為從嚴治黨、從嚴治吏要求的有力抓手,圍繞干部履職行為不斷加強日常管理監督和經常性監督檢查。縣紀委監察局、縣委組織部、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等部門相互配合,通過紀律作風明察暗訪、重點工作督查、平時檢查等方式方法,重點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在遵守作風建設、執行廉潔從政規定、強化工作落實方面的監督檢查,對違反廉潔從政規定的進行查處,對違反作風建設規定的進行問責,對工作落實不力的進行約談,讓“為官不為”者無處藏身。今年以來,組織開展紀律作風明察暗訪46次,對6個單位22張存疑單據在節假日公款接待“掛賬并單”行為進行重點核查。加大全縣重要工作監督檢查力度,對連續發生森林火災的牛街鄉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及相關負責人共15人進行集體約談,對森林防火工作落實不力的3名干部進行問責;對“3.03”地震恢復重建未按期完工或未驗收項目的16個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分別進行約談,對煉鐵鄉境內的交通重點項目推進落實不力的4名干部進行約談。

加強宣傳引導,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通過報紙、電視臺、手機快訊、網絡等媒體,不斷加大我縣開展“為官不為”專項整治目的意義宣傳,大力倡導敢于擔當、奮發進取的精神,引導廣大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把“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作為自身的價值導向。中央和省、州媒體及縣內主要新聞媒體對“為官不為”專項整治的經驗做法作了深入宣傳報道,對洱源縣開展“為官不為”整治的探索性做法給予了充分認可和肯定。大理電視臺和云南電視臺以《洱源縣向“為官不為”者“亮劍”》為題在“深入開展專題教育”欄目中作了專題報道。同時,《黨風廉政建設》雜志以“工作動態”的形式對此項工作進行宣傳。

完善工作措施,推進整治工作長效化常態化。整治“為官不為”是一項艱巨而繁重的工作任務,必須發揮好考核評價機制的杠桿作用。洱源縣將進一步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完善“為官不為”的界定標準、考核評價機制和指標體系,為具體操作提供較為充分的法定依據和評判標準。二是逐步擴大參評范圍,嘗試在本鎮鄉、本系統及全縣范圍內公開評選“為官不為”者,使評定工作更具典型性、代表性。三是更加注重結果運用,將考核評定結果與評先評優、干部提拔使用等事項掛鉤,對專項整治中發現的“為官不為”者給予調整崗位、降級、撤職等處理,以達到教育警示,進而推進工作落實、促進作風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