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委統一部署,2014年9月14日至10月28日,省委第六巡視組對西盟縣進行了巡視,并于11月16日反饋了巡視意見。西盟縣委認真對照省委巡視組提出的要求及相關具體問題,明確整改措施、責任領導、責任單位和進度,抓好落實。當前,整改落實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按照黨務公開原則和巡視工作有關要求,現將巡視整改情況予以公布:
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方面
1.關于“縣委落實主體責任、抓黨風廉政建設的工作力度不夠”的整改情況。一是認真履行縣委主體責任,加強對黨風廉政建設的統一領導。研究制定《黨政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述廉的意見》、《西盟縣紀檢監察機關對領導干部改進工作作風監督檢查的若干規定》、《西盟縣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規定》、《西盟縣關于領導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工作實行總結報告制度的規定》、《西盟縣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的實施方案》、各級黨委(黨組)《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實施辦法》等工作制度。縣委常委會3次專題聽取、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4次組織學習黨風廉政建設文件精神,2名鄉(鎮)黨委書記和3名縣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向縣紀委全會公開述廉,42名單位“一把手” 進行了上鏡公開承諾,432名科級領導干部報告了個人有關事項,139名干部進行了任前廉政談話,縣委常委帶隊對66家責任單位進行了黨風廉政責任制工作考核,對考核出的2家基本合格單位將在2015年進行重點整改。二是“扎實開展惠農資金使用情況督查。對全縣7個鄉鎮和縣農業局、林業局、民政局、財政局、畜牧局等16個縣屬部門的2013年強農惠農資金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督促監督檢查問題整改落實。對2011年至2014年5月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城鄉醫療救助金、農村臨時救助金、中央自然災害補助金、種糧補貼(包括良種補貼、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公益林補貼資金和2013年至2014年100萬元以下項目實施及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監督檢查資金共計14590.496萬元,其中:種糧補貼(包括良種補貼、綜合直補)3099.75萬元、城鄉醫療救助金1946.61萬元、中央自然災害補助金642.36萬元、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578.28萬元、公益林補貼資金370.38萬元、農村臨時救助金290.95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56.926萬元、100萬元以下項目資金7605.24萬元。監督檢查過程中,對發放到農戶“一折通”的惠農補貼和發放現金的惠農資金,與農戶進行確認,共走訪15個村民委員會31個村民小組158戶農戶。對100萬元以下項目實施情況重點抽查51個,發現問題33個(其中:共性問題8個,個性問題25個),追回違規資金11.65萬元,印發監督檢查情況通報1份,提出整改意見25個,整改要求7個,發出監督檢查建議書1份。運用民生資金監管平臺加強對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管。三是不斷規范權力運行,有效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按照中央、省、市有關規范權力運行的有關規定,結合實際有效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全縣共梳理權力崗位953個,繪制權力運行流程圖648個,梳理具有廉政風險的內設科、股、室、中心346個,查找風險點766個,制定防控措施1083條;確定廉政風險責任人646人,查找風險點1213個,制定防控措施1715條;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270個。根據權力的重要程度、處置資金物資資源量等因素,按照“高”、“中”、“低”三個等級,對梳理的職權名稱、內設機構和個人進行了風險等級評定,其中:高級風險點870個、中級風險點790個、低級風險點285個。
2.關于“紀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有差距,‘三轉’有待進一步加強”的整改情況。一是強化紀檢監察隊伍建設,加大違紀違法案件查處力度。2014年,先后交流提拔鄉科級干部3名,調整充實鄉(鎮)紀檢干部6名。受理群眾來信來訪來電23件(其中:來信8件、來訪13件、來電1件、網上信訪1件)。初核12件15人,立案10件13人,自辦案件9件12人,結案8件11人,正在立案調查2件2人。審理案件12件16人,結案10件14人,正在審理2件2人。指導部門辦案2件2人,按期解除行政處分1件1人,回訪教育3人。下一步,縣紀委監察局將按照紀檢監察機構改革要求,配強配齊縣紀檢監察干部,加強辦案力量,提高干部素質。二是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制。認真貫徹落實《云南省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辦法(試行)》和《普洱市群眾工作問責辦法(試行)》,嚴肅查處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和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2014年,問責領導干部6件6人,其中科級干部4件4人,一般干部2件2人;給予誡勉談話5件5人、通報批評1件1人。有序推進暢通群眾訴求“五級聯動”工作,2014年,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共監督辦理各類群眾訴求379件,按時辦結率為100%,滿意率為100%。三是加強宣傳,積極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確實加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宣傳力度,利用紀檢監察信息、西盟木鼓網等宣傳教育平臺,積極開展廉政文化“六進入”活動,扎實做好廉政文化“進學校”、“進機關”示范點創建工作,在縣民族小學院墻繪制廉政文化長廊200余米。在縣委黨校全縣科級干部培訓班舉辦黨風廉政建設知識講座4期293人,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30次812人次,開展庭審警示教育4次162人,向全縣副科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發送手機廉政短信3次1282人。
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方面
關于“部分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調研解決問題不夠。少數領導干部不熟悉縣情、社情、民情,對布置的各項工作督促落實不夠。務實、求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亟待加強。部分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不高,進取心不強”的整改情況。一是嚴督實導,全面推進廉潔自律工作常態化。認真抓好節日期間廉潔自律工作,全面加大節假日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厲行節約工作力度,通過采取明查暗訪、重點抽查、突擊檢查的方式,對各鄉(鎮)、各單位(部門)公款吃喝、節假日值班和工作紀律情況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共查處通報上班時間吃早點、買菜、上網、玩游戲、逛淘寶、脫崗、缺勤、值班制度落實不嚴等30起59人。二是嚴格公務用車管理。認真開展全縣公務用車情況突擊檢查,加大公務用車整治力度,實行公務用車統一標識管理,對全縣128輛公務用車張貼了公務用車標識,對在節假日期間未按規定封存、停放公務用車的2個單位進行了通報。三是積極開展“會所中的歪風”整治和“會員卡”清退活動。全縣1587名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承諾不出入私人會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會所會員卡、自覺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四是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效推進各項工作落實。新建、修改制度516個,未完成修訂221個;廢除制度72個;完成班子整改清單數362個,未完成286個;班子成員完成整改清單數3023個,未完成3274個;完成邊學邊查邊改事項1612個,未完成758個。全面清理各類檢查評比表彰項目,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71.4%。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58.7%。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公文處理相關規定,深入開展精簡文件和簡報自查清理工作,認真清理會議文件和簡報,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20%。建立機關廉政食堂14個,清理騰退機關辦公用房104平方米。加強會議秩序監督,對17名缺會人員、5家缺會、代會、代簽單位進行實名通報。五是在全縣深入開展“四群、三深入、七到戶”活動,把2014年作為干部作風轉變年,組織全縣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實地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切實解決“部分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調研解決問題不夠,少數領導干部不熟悉縣情、社情、民情等問題。
三、執行民主集中制和選人用人方面
1.關于“班子成員之間溝通交流不夠,科學民主決策意識有差距;涉及民生的重大事項問題決策聽取意見不夠廣泛”的整改情況。一是強化學習,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修訂完善《中共西盟佤族自治縣委員會工作規則》,規范縣委工作程序,促進科學民主決策,著力提高縣委謀大勢、議大事、抓重點的能力和水平,切實采取措施確保民主集中制落實,凡屬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的重大事項,嚴格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行決策。堅持和完善縣委常委會議事規則,對重大人事安排、重大建設項目、大額資金使用等重大決策,班子成員充分發表意見,集體討論決定。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開展經常性的談心交流、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斷增進共識、促進團結、改進工作。11月16日巡視情況反饋以來,我縣召開縣委常委會4次,開展集中學習3次,共研究各類提交事項36件,其中:全縣重大發展事項5件,涉及干部工作2件,基層基礎建設2件,重大事項26件,大額資金使用1件。二是堅持貫徹執行領導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認真執行領導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深入貫徹執行“兩項制度”,即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調查研究制度,創新開展為民服務五項制度,全面推進“四群三深入七到戶”活動,積極探索村級互助聯動機制。每位常委每年深入基層不少于3個月。開展隨機調研72次,召開民情懇談會254場次,走訪群眾10179人,收集群眾意見325條,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248件。全面提升推廣“8433”,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2.關于“交流任職干部偏多、輪崗過快,工作連續性、穩定性不夠;對本地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不夠,干部成長渠道狹窄,干部隊伍老化嚴重,年輕后備干部缺乏”的整改情況。一是著眼全局,統籌調配,著力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結合實際統籌調配,著力加強少數民族干部隊伍建設,2014年全縣調整干部166人,其中:少數民族干部106人,占63.9%;本地少數民族(拉、佤、傣)71人,占42.8%。提拔干部26人,其中:少數民族干部10人,占38%;佤族7人,占26.9%。全縣35個黨政工作部門,有32個部門班子中配有少數民族干部;61名鄉鎮領導干部中,少數民族干部47人占77%,本地少數民族35人占57.4%,佤族23人占37.7%,已初步實現鄉鎮領導班子至少配備三分之一本地少數民族和至少配備1名佤族領導干部的整改目標。同時,進一步從源頭上加強少數民族干部培養,2014年共招錄公務員55人,其中:招錄少數民族46人占83.6%,招錄本地少數民族31人占56.4%;定向招錄少數民族干部6人占11%。二是注重培養,不斷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后備干部選拔、管理、使用機制,重點把公開選拔、干部考察考核過程、基層一線、綜治維穩前沿、各行業代表人物中發現的優秀干部,納入后備干部庫。目前,我縣鄉科級后備干部共166人,其中少數民族107人占64.4%,本地少數民族76人占45.8%。主體少數民族占鄉科級后備干部庫三分之一的整改目標已完成。2014年,從后備庫中提拔使用17人,占提拔總數的65.4%。適當放寬報考和錄用條件,專門拿出一定比例的公務員崗位,定向考錄、招聘少數民族干部。三是注重多崗位鍛煉,加強干部交流任職。建立“同一崗位任職超過5年”和“近兩年交流使用”干部名冊,擬定干部交流計劃。目前,我縣在同一崗位任職超過5年的有76人,占在職科級領導干部總數的19.8%;任職不滿2年調整交流的干部7人,占科級領導干部總數的1.8%。研究制定干部交流方案,按期調整同一崗位任職時間較長的干部,強化縣鄉干部交流力度,確實走活干部任用這盤棋。2014年,根據工作需要,有計劃的交流干部61人次,其中:從機關交流經歷單一的干部到鄉(鎮)任職4人;從鄉(鎮)交流到縣級部門9人;交流黨政正職5人。
3.關于“干部隊伍總體素質較低,行政管理、教育、醫療衛生、工程、財經、法律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匱乏,人才引進工作亟待加強”的整改情況。一是注重專技人才培養,強化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依托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創新體制機制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云發〔2014〕1號)文件精神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認真落實《西盟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實施辦法》、研究制定《西盟佤族自治縣教育教學工作獎勵辦法(試行)》和衛生行業人才管理辦法,完善激勵機制,加大留才工作力度,強化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專技人才培養,選派3名教師、醫生、農業技術人員到云南師范大學、昆明醫科大學、省漁業科學研究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全脫產專業進修,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醫療衛生水平。為加大人才干部隊伍建設力度,積極通過公務員招考、企事業單位招考、緊缺人才引進等渠道,引進一批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改善人才隊伍結構,進一步增強整體素質。2014年招錄引進人才146人,其中:公務員考試錄用55人;事業單位招聘84人(公開招聘56人,緊缺人才15人,定向招聘2人,代課教師轉聘11人);選聘大學生村官6人;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1人(支農)。二是強化干部教育,抓好人才干部培養工作。充分利用縣委黨校、調訓、在線學習、西盟講堂等現有學習教育平臺及相關培訓資源。選派155名領導干部參加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黨的建設科學化、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建設、“產業發展”示范等專題培訓。組織30名黨政人才赴重慶大學培訓學習8天。選送6名基層少數民族干部赴名村掛職學習鍛煉2個月。組織240名科級及以上領導干部參加在線學習。邀請8名省市委黨校教師、20名處級領導干部、2名科級領導干部進“西盟講堂”為全縣300余名科級領導干部授課30講。
四、其它方面
關于“進一步加強邊境管控、禁毒防艾和反恐工作力度,全力維護民族團結和邊境社會穩定”的整改情況。一是建立縣、鄉(鎮)、村(社區)、組、邊境線五級防控工作機制。縣級主要圍繞單位內部防控建設、街面巡邏防控建設、視頻巡查巡控建設和行業場所防控建設“四項建設”和復雜場所治安防控點、進出城卡點“兩個點”進行部署和布局;鄉(鎮)一級主要圍繞轄區內治安亂點的整治、主要區域巡控、報警執勤點建設等相關內容進行;村(社區)、組一級主要圍繞整合治保、聯防、民兵、調解等群防群治力量,發揮情報信息收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職能進行部署和布局。二是重禁毒防艾工作。加大禁毒防艾知識宣傳,認真開展艾滋病監測防治工作,進行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11128人次,陽性13例,陽性率為0.13%。三是極開展反恐維穩工作。成立反恐維穩工作指揮部,由政法部門牽頭,全面組織指揮、統籌協調反恐維穩工作,主動與緬甸第二特區龍潭、昆馬、營盤、巖城區加強警務協作,強化雙邊涉恐涉爆涉毒重點人員及危險物品查控工作。加強信息聯集,由政法機關及公安邊防、駐西部隊、各鄉(鎮)組成情報信息工作組,負責信息收集研判、工作情況匯總上報;建立邊防委、反恐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對情報信息進行分析研判,互通有無,情報共享,提高反恐工作超前性和預見性,掌握工作主動權。目前,我縣社會治安良好,尚未發現涉恐人員落腳藏身、潛入潛出、密謀作案犯罪線索,各項反恐維穩工作正有序開展中。
整改情況還將在云南網和云南省紀委省監察廳網站全文通報。歡迎廣大干部群眾對巡視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如有意見建議,請及時向西盟縣反映。聯系單位:西盟縣委督查室;聯系電話:8344111;電子郵箱:XMXWDCS@163.COM。
中共西盟佤族自治縣委員會
2015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