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第五巡視組向新平反饋巡視意見建議后,新平縣及時研究部署整,制定方案,強化措施,落實責任,明確時限,狠抓工作落實,扎實推進整改落實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兩個責任”進一步落實。于今年4月10日、8月26日,分別召開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座談會,對落實“兩個責任”進行分析研討,12個單位作交流發言、深化落實“兩個責任”意識。落實《新平縣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任務分解方案》要求,簽訂主體責任、“一崗雙責”、監督責任責任書,層層傳導壓力、壓實責任。深化《新平縣關于實行紀委黨風廉政建設約談制度的規定》,縣紀委常委班子成員約談鄉鎮(街道)、縣直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紀委(紀工委)書記(紀檢組長),督促落實“兩個責任”,目前,已約談187人。
監督制約進一步強化。制定《新平縣經常性了解干部和日常管理實施辦法(試行)》《新平縣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等,把對干部的一次性考察轉變為經常性了解,把領導干部8小時以外生活圈、社交圈情況納入領導干部綜合評價范圍。落實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及抽查制度,對60名科級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情況進行隨機抽查核實,對11名報告不規范、漏報項目的進行個別談話,提出整改要求。創新監督機制,建立紀檢監察巡查制度,圍繞“四個著力”,發現問題、形成震懾,目前,完成常規巡查5項和專項巡查6項,發現問題16個,實施問責34人。
突出問題進一步解決。以開展“三嚴三實,干部干凈忠誠擔當”為契機,深入開展“六個嚴禁”專項整治,截止9月底,81個單位1192名領導干部作出不收送“紅包”承諾;30個單位312名領導干部作出“不插手工程建設”承諾。著力整治“為官不為”,制定落實黨政機關敬業有功怠業必懲實施細則,印發整治“為官不為”實施方案,聚焦做事不負責、遇事不擔責、守土不盡責等12種“為官不為”行為,著力整治慵懶散混、為官不為,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切實維護農村基層群眾權益,完善“三資”監管,推進“三資”委托代管;創新機制,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截至目前,共受理群眾訴求件5366件,限時辦結5347件,群眾滿意率97.2%;加強民生資金監管,監督發放民生資金1億元。
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厲行勤儉節約。截止9月底,全縣“三公”經費支出3954.36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40%。持續發力整治“四風”,抽調紀檢監察、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22人組成9個明察暗訪組,抓住春節、花街節、五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對鄉鎮(街道)、縣直各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等情況進行全覆蓋、無盲區檢查,目前,已下發督辦通知16份,督促主責部門對作風不實、落實不力的21人進行問責。
用人環境進一步優化。嚴格落實《中共新平縣委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制度(試行)》《新平縣各級黨政領導班子規范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新平縣鄉鎮黨委、政府議事決策規則》等制度,完善領導干部科學決策機制。制定《新平縣從嚴從實管理干部若干規定》和《新平縣從嚴從實管理黨員若干規定》,從嚴從實管理干部。加強和改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機制,制定《新平縣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拓寬選任用人渠道,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制度的執行力度。制定《新平縣加強和改進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工作實施意見》,抓實“四類”科級后備干部初步人選推薦工作,確定后備干部正科級71名、副科級103名;中長期培養對象正科級30名、副科級43名。
紀律審查進一步深化。把握“三個對”、緊扣“三個節點”、聚焦“三類干部”,緊緊盯住重點人、重點事和重點領域,突出紀律審查重點,堅持抓早抓小、動輒則咎、治病救人,主動適應執紀監督“四種形態”。完善反腐敗協調機制,修訂反腐敗工作制度,強化部門協作配合,聚力突破案件。巡視組移交的27條反映領導干部問題線索已按五類標準處置。截至9月底共受理信訪件154件,檢舉控告38件,初核39件,轉立案17件19人;查辦案件18件21人,審結18件19人,其中:司法移送5件6人,自辦13件13人,給予開除黨籍8人、留黨察看2人、黨內嚴重警告2人、黨內警告7人;對19名黨員干部進行批評教育和問責處理,著力解決了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