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四個持續加大”鞏固“三轉”成果

發布時間:2015-06-01 17:41:26   來源:大理州紀委

今年以來,洱源縣紀委監察局適應新常態要求,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聚焦中心、突出主業,以“四個持續加大”的具體實踐鞏固“三轉”成果,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向縱深發展。

持續加大專項整治力度。堅持統籌兼顧,將“六個嚴禁”、“為官不為”2個專項整治同步開展、交叉推進。一是強化自律意識。制定下發專項整治方案,組織縣處級領導、鄉科級領導及基層站所負責人共781人簽訂全縣統一制作的《洱源縣開展“六個嚴禁”、“為官不為”專項整治領導干部承諾書》,做到簽訂全覆蓋。二是加強實踐探索。探索將“為官不為”問題的評定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年度考核相結合,采取個別訪談、民主測評和集體評議相結合的方式,將民主測評分值較低、群眾意見相對集中的領導干部確定為“為官不為”人員,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三是加強結果運用。由縣紀委書記和縣委組織部長牽頭,對62名存在“為官不為”行為的領導干部進行約談,開展提醒教育和督促整改。四是注重制度設計。認真總結前期工作情況,在充分調研論證、廣泛吸納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洱源縣領導干部“為官不為”考核評價辦法》,以合理化的指標設計、具體化的措施增強考評工作的可操作性。

持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本著“緊盯不落實的事,嚴管不落實的人”的要求,重點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在遵守作風建設、執行廉潔從政規定、強化工作落實方面的監督檢查。一是加大紀律作風明察暗訪頻率。按照作風建設常態化的要求,圍繞生產安全、人員在崗在位、公務用車管理使用、違規公款吃喝等方面進行明察暗訪46次,現場糾正問題15個,下發督促查處通知書3份。二是突出重大決策部署監督檢查。由縣紀委書記和縣委組織部部長牽頭,對全縣2015年重大建設項目和重要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季度督查;對因森林火災連發、項目未按期完工、項目推進落實不力的3批35名科級責任領導進行約談,對森林防火工作落實不力的3名干部進行問責。三是加大重點事項抽查力度。對17個部門的“三公”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對20家人財物相對集中的重點單位在節假日期間收送“紅包”情況進行重點抽查,對6個單位的22張存疑單據在節假日公款接待“掛賬并單”行為進行重點核查。

持續加大案件查辦力度。以辦案工作為中心,在人力、設備、經費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確保資源配置向辦案一線傾斜。一是整合辦案資源。在整合紀檢監察內部人員力量的基礎上,發揮反腐敗協調領導小組的作用,整合公、檢、法、審計、財政等部門行業監管力量,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二是積極拓展案源。發揮信訪舉報主渠道作用,注重從巡視監督、專項整治、糾風執法等工作中發現問題線索,加強對問題線索深挖細查,快查快結。把查處違反“六個嚴禁”問題和案件作為執紀辦案的重要內容,加大對違規違紀問題調查核實力度。三是保障辦案安全。積極發揮已建成的縣紀委標準化談話點的作用,明確責任,強化監管,將辦案安全要求體現在信訪舉報受理、組織談話、調查取證、陪護記錄、值班巡查、后勤保障等各個環節。截止目前,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16件(本級11件),涉及科級干部3件,辦結8件;立案查處違紀違法案件12件23人,涉及鄉科級干部3人。已審結的17件21人中,給予黨政紀處分22人,其中開除黨籍5人、開除公職2人。

持續加大自我監督力度。以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為目標,全面加強紀檢監察干部管理。一是廉政教育經常化。結合專題教育,深入研讀《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組織學習楊善洲、普發興、高德榮和本縣的李桂科等先進人物事跡,及時學習中央、省州紀委通報的紀檢監察干部典型違紀案例,集中觀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狂妄與貪婪》等反腐倡廉警示電教片,從中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二是內部管理具體化。加強內部廉政風險防控建設,完善議事決策制度,根據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修訂完善了辦文辦會、公務用車使用管理、出差下鄉審批等8項內部規章制度,以具體化的措施強化干部約束和管理,做到以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管錢。三是工作任務痕跡化。以業務工作入手,將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縣紀委全會重點工作、信息考核任務、網站稿件報送任務等工作逐一分解到對應的部門,明確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及獎懲措施,強化工作任務各個環節的痕跡化管理,做到有規可循、有跡可查,在層層傳導壓力中切實增強紀檢監察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李仁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