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縣紀委在深化“三轉”工作中,聚焦主業,切實履行監督執紀問責,推動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深入糾正“四風”,黨風政風明顯好轉。今年重點開展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情況,確保政令暢通;在春節、清明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對公車管理、公款消費、節假日值班等情況督查;緊盯作風領域新變種,采取明察暗訪、專項督查、隨機抽查、群眾監督等方式,到燕子洞等旅游景區景點和農家樂等地方精準定點打擊。近兩年,共查處公車私用2件、公款旅游1件,對6名相關責任人給予黨政紀處分和問責;對違反工作紀律的31件35人在全縣干部大會上通報批評,并對相關當事人及其單位主要領導進行約談。
查辦案件突出重心,懲治腐敗態勢高壓。調整充實辦案人員,從相關部門調入人員充實到紀檢室、案審室和執法室,建立辦案人員儲備庫,辦案人員達到20 人。再根據案情抽調辦案人員,保證案件的及時查處。建立聯合辦案機制。充分發揮紀委作為縣委反腐敗協調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的作用,與檢察院、公安、審計等部門建立案件聯合辦案機制,實現力量整合、資源共享,改變紀委“單打獨斗”狀況,形成共同反腐局面。突出查辦案件重心。把領導干部濫用職權、貪污賄賂、以權謀私的案件,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和利用人事權、行政執法權、行政審批權收受賄賂、徇私舞弊的案件,工程項目建設中索賄受賄以及非法侵占國有資產等經濟領域的案件,黨員干部違反惠農政策、以權謀私、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的案件作為辦案重點進行查處。近三年,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辦案件74件,挽回經濟損失342.82萬元。
加強廉政教育,營造風清氣正環境。創新宣教方式,成立懲防體系建設宣講組。整合14家單位講師資源成立宣講組,將宣講課題制作成“菜單”形式下發,受眾群體可按“菜單”點題宣講。五年來宣講組已受邀宣講148場次,2萬余人(次)的黨員干部受教育。強化陣地建設,打造警示教育基地。建水縣反腐倡廉暨預防涉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聲圖并茂巧構古今廉史、展示64個典型案例,并通過仿真場景“深牢悲歌”、“玫瑰陷阱”模擬牢獄中的貪官場景,充分發揮警示、警醒、警覺、警惕、警戒作用。基地建成以來,已有州內外黨員干部2.35萬余人次到警示教育基地參觀教育。三是挖掘宣教資源,創建廉政文化示范點。以文廟景區為平臺,以“弘儒學傳統文化,揚廉潔從政思想”為主題,把儒家“禮義廉恥”思想、廉潔事跡、廉潔故事與當代廉潔文化相融合,創建具有景區特色的廉潔文化體系。通過廉詞講廉、廉冊傳廉、廉墨書廉、古禮弘廉、經典承廉、禮樂頌廉等方式,把廉潔思想內容穿插到文廟景區導游詞中,讓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感受到儒家廉政思想的熏陶。三年來,共計30余萬名游客在游覽文廟過程中受到廉政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創作文化產品,讓廉政文化入腦入心。制作《清風廉雨潤古城,廉政文化結碩果》專題片;成功舉辦“清風潤名城,廉韻賦建水”廉政文化文藝晚會;《清之美韻》、《揚起廉政風帆,踏浪遠航》、《門鈴聲聲》等一批走心接地氣的廉政文化大餐受到群眾的追捧和喜愛。
加強隊伍管理,堅決防止“燈下黑”。執紀者必先守紀,監督者必受監督,建水縣在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管理中始終從細處著手,加強監督管理,確保隊伍忠誠干凈擔當。整合力量從細處著手,做好“加減”法。調整內設機構,新成立建水縣預防腐敗局,增設案件管理室,內設機構增加至12個,加強紀律檢查和黨風政風監督工作;對縣紀委監察局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進行清理,由原來參與的110個減為12個,圍繞執紀監督這一核心任務,有針對性地參與專項督查、強化問責,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建立機制從細節入手,嚴明工作紀律。制定《建水縣紀委監察局規章制度匯編》等九項制度,機關學習、經費、車輛、差旅費報銷、接待等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具體的要求和規定。嚴明組織紀律、工作紀律、財經紀律、辦案紀律和保密紀律,始終守住底線,不越紅線。監督問責從小處抓起,嚴防“燈下黑”。對紀檢監察干部工作不主動、履職不盡責以及“庸、懶、散、奢”等可能引發違紀違法問題的苗頭和傾向,靈活運用組織處理、誡勉談話、函詢等方式予以糾正,防止小錯鑄成大錯。嚴肅查處了縣供銷聯社原紀委書記參與公款旅游的嚴重問題,對甸尾鄉紀委書記值班期間擅自離崗,違反工作紀律問題給予約談,并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切實形成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