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紀檢監察機關緊緊圍繞中央紀委、省紀委“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工作要求,深化“三轉”,聚焦主業,推動工作。
轉職能,聚焦主責主業。
明確職責定位,研究制定《德宏州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施方案》。2014年11月,全省第一家完成州級紀委監察局內設機構改革調整,州級紀檢監察室由2個增加至4個,直接從事紀檢監察主業的部門8個、編制29個,分別占機關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總數的61.54%、50.88%。5縣市紀檢監察機關直接參與辦案的部門達到5個或6個,實現了一半以上機構和編制用于查辦案件,監督執紀問責力量明顯增強。德宏州紀委、監察局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由72個精簡到l6個;5縣市紀委、監察局議事協調機構由原來參與的540個精簡到63個。著力加強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建設,全州51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配備專職紀委書記、副書記(兼監察室主任)、紀檢干部各l名;336個村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由5名以上村務監督員組成。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制定《德宏州紀委州監察局紀檢監察室工作總承包規定》,進一步明確職責定位,突出主責主業。制定《德宏州紀委州監察局機關案件線索管理工作辦法(試行)》、《德宏州紀委州監察局機關辦案工作程序規定(試行)》,規范案件線索處置方式,嚴格辦案工作程序,層層簽訂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責任書,保持了依紀依法辦案零違紀和安全文明辦案零事故。
2015年1至5月,全州紀檢監察機關立案查處違紀違法案件114件120人,同比上升100%,其中縣處級干部10人,鄉科級干部22人。
轉方式,有效監督執紀。
織牢織密制度籠子。2014年以來,先后制定出臺了《德宏州治理庸懶散慢六條規定及實施細則》、《德宏州治理行政不作為五項紀律及實施細則》、《德宏州嚴格規范領導干部辦理婚喪喜慶事宜的實施辦法》、《德宏州對吸毒中共黨員國家公職人員的處理辦法》、《德宏州州管領導干部任前廉政談話規定》、《德宏州加強作風紀律建設監督檢查辦法》、《德宏州加強對民生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檢查辦法》等l7項制度規定,落實制度力度不斷加大,切實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
改進監督執紀方式,變以往參與式的被動監督為立項式的主動監督,變過程推進為倒查追責,不再參加其他部門組織的工作檢查,而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對黨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履職情況的監督檢查上,重點針對群眾舉報、媒體曝光及行政機關移送的在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實現問責常態化。
強化社會輿論監督,構建《德宏團結報》“民情直通車”、德宏廣播電視臺“德宏熱線”、“第二視角”、德宏網“百姓留言板”“四位一體”社會輿論監督平臺。改版德宏州紀委、州監察局網站,開設網上舉報專區,受理群眾對黨員干部的監督舉報。
堅持抓早抓小,教育、愛護、保護多數黨員干部,通過約談、函詢、誡勉談話等方式,早提醒、早發現、早糾正、早處理。
2015年1至5月,開展作風紀律明察暗訪27次,處理干部56人,其中黨政紀處分2人,問責28人。重拳整治庸懶散慢、行政不作為,2014年5月出臺《德宏州治理庸懶散慢六條規定》和《德宏州治理行政不作為五項紀律》以來,已問責單位3個、個人157人,給予黨政紀處分60人。
轉作風,打造過硬隊伍。
按照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必先正已的要求,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德宏州紀委、監察局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和5縣市紀委、監察局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股。制定《德宏州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工作暫行辦法》,加強和規范全州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工作,督促紀檢監察干部依紀依法履行職責,對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問題,一律從嚴查處并通報曝光,嚴防“燈下黑”。落實查辦案件以上級紀委為主要求,實行反映紀檢監察干部問題線索及處置情況統計制度,下級紀委向上級紀委定期統計報送紀檢監察干部問題線索及處置情況,及時報送反映紀檢監察干部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個別信訪舉報及問題線索,用鐵的紀律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2015年1至5月,1名縣紀委書記被誡勉談話,7名市紀委派出紀工委書記落實監督責任不到位被誡勉談話,5名作風紀律松弛的市紀檢監察干部被問責、通報,2名不適合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鄉鎮紀委書記、派出紀工委副書記被調離紀檢監察崗位。(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