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龍陵講堂’的講座特有味,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可操作性,開闊了視野,學到了本事。主講老師既授魚又饋漁,我是每場必到。”剛剛聽完云南行政學院教授吳家驥作的“踐行三嚴三實 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專題講座,龍陵縣文廣局副局長余再發感慨地說。該縣的“龍陵講堂”和“道德講堂”2013年5月開辦以來,已舉辦20場次,聽課黨員干部達1.6萬余人次,“兩大講堂”已經成為黨員干部學理論、學文化、學科技的重要平臺,促進了黨員干部的理論自覺和實踐擔當。
龍陵縣的“龍陵講堂”和“道德講堂”分別由縣委組織部和宣傳部擔綱主持,在講座設置上,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在不同階段的中心工作列出專題,聘請知名專家學者和學有所長的當地干部(草根專家)擔任主講,要求上連“天窗”(中央精神),下接“地氣”(龍陵縣情),吃透“兩頭”(中央和地方),使專題講座有的放矢常態化;圍繞新常態下龍陵改革、發展、穩定中帶有全局性、體制性、戰略性問題,設置相應的講座專題,讓黨員干部開啟心智聽有所獲。
針對過去理論宣講時,黨員干部反映“想知道的你們不講,你們講的不想聽”的問題,該縣推行“菜單式講座”,黨員干部需要什么專家學者就講什么。采取座談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廣泛征集方方面面干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和焦點問題,經過梳理分類,確定選題,推薦給主講人。該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董斯璇在龍陵講堂第七講題為《接“地氣”說好群眾話 聚“人氣”當好宣傳員》的講座,結合龍陵宣傳工作實際,發揮鄭坰靖基層宣講團作用,當好群眾的“政話翻譯”,在宣講中做到“跟農民講農民的話,跟工人講工人的話”,結合鮮活的例子,就基層宣傳工作如何虛功實作做了精彩闡述。被大家認為空洞的道理,經她這么一講,多數人都聽懂了記住了。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找準宣講切入點,去年初,龍陵縣委宣傳部派出2個調研組深入基層農村展開了專題調研。調研發現:在家庭美德方面,絕大多數的父母關注孝心回報,特別是在農村,孝德問題成為影響家庭的主要問題;在社會公德方面,大部分的人認為社會責任感缺失嚴重,無私的“愛”越來越少;在個人品德方面,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見利忘義等問題,感恩意識比較淡薄;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心理健康問題成為焦點。針對這些問題聘請專家撰寫了相關講座:家庭美德以“孝”為切入點,突出生活保障,精神慰藉主題;職業道德以“誠”為重點,突出忠誠事業、誠信待人主題;社會公德以“愛”為核心,突出關愛他人、愛護環境、奉獻社會主題;個人品德以“仁”為目標,突出知榮辱、懂感恩、盡責任、敢擔當主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靈工程”,突出心靈溝通、心靈塑造、心靈保護主題。在“道德講堂”宣講后,受到干部群眾的好評。
該縣為了讓專題(理論)宣講走進百姓生活,在全縣121個村、社區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全縣已有5000多人進入農村實用人才庫,他們大部分成為“道德講堂”的主講嘉賓。由縣委宣傳部牽頭,制定了實施方案,建立起長效機制。以村、社區為單位,每月利用1至2個晚上舉辦“道德講堂”,由縣、鄉干部、駐村干部、“土專家”和“田秀才”擔任主講嘉賓,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傳授實用生產技術,引領科學發展和文明生活。同時,開展互動交流,由村干部和主講嘉賓與聽課村民一起,講家事、談村事、議政事、講道德、學禮儀、辨榮辱。倡導村民自覺抵制不文明的行為,向身邊的好典型好榜樣學習,知恥明禮形成良好的村風民風。在全縣開展了評選“最美龍陵人”、“十佳小孝星”、“好兒媳”等活動,評選出來的模范人物上善行義舉榜,使全社會學有標桿。通過這一形式,有效地提升了公民素質,化解了家庭、鄰里矛盾,打架斗毆、違法亂紀等現象減少了,家庭關系、鄰里關系融洽了,出現了鄉風文明村安民樂的新氣象。(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