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寧:以零容忍態度解決“燈下黑”

發布時間:2015-07-01 10:41:05   來源:玉溪市紀委

2015年以來,華寧縣紀委牢固樹立“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的理念,以“專業眼光”緊盯“業內人士”,更加嚴格強化監督,更加剛性執行紀律,切實解決“燈下黑”問題。

高舉航標燈,堅守責任擔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進作風,切實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結合“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教育,滌蕩歪風邪氣,樹立昂揚正氣。勇于擔當,圍繞落實黨章確定的“三項主要任務”和“五項經常性工作”,協助黨委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切實落實“三轉”要求,嚴肅執紀監督問責,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以反腐敗斗爭實際成效取信于民。截止5月,縣紀委共審理各類案件6件6人,同比增長150%。

點亮無影燈,加強監督制約。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華寧縣紀委作為黨的紀律的守衛者、黨內監督的執行者,主動接受監督,點亮限權督權的“無影燈”,全方位強化監督,避免監督者的監督權不受制約而成為新的腐敗因素。強化內部監督。縣紀委每季度對紀檢監察干部進行內部抽查,發現違反紀律的給予通報批評,2014年在全縣范圍內通報批評3名上班遲到紀檢監察干部。今年1月開始,在全縣紀檢監察系統內部搭建“微信報告工作”平臺;建立《紀檢監察工作督辦機制》,今年對1名工作落實不力的紀檢監察干部啟動第一次通報程序。強化外部監督。今年聘請14名紀檢監察干部作風特邀監察員對縣紀委干部進行監督,讓“黑影”無所遁形。強化社會監督。華寧紀委主動打破“神秘感”,盡量擴大黨務公開范圍,建立重大案件通報制度,運用門戶網站、微信平臺、五級聯動等網絡媒介,暢通與群眾的聯系渠道,增進社會對紀檢監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內外監督合力聚焦紀檢監察機關“燈下黑”盲區。

對焦聚光燈,規范權力運行。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強化法治反腐理念,嚴格履行程序,規范執紀行為,形成“多燈互照”的聚焦效應,搭建權力運行的“玻璃房”。一方面,以程序促規范。圍繞信訪舉報承辦權、案件檢查權、糾風執法權、案件定性量紀權、干部選拔任用權、資金資產處置權等環節,明確業務流程,強化過程管理,實現決策權、調查權、處分權、監督權的相互分離和制衡,防止選擇性監督執紀、濫用自由裁量權等行為,杜絕“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的發生。另一方面,以制度促規范。加強頂層設計,在業務流程、管理制度、紀律要求等層面予以規范,明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風險清單,使執紀監督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增強制度執行力,讓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把權力管到邊、管到位,真正把監督權力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拉響警示燈,嚴格正風肅紀。縣紀委帶頭正風肅紀,對存在的“四風”問題,敢于瞪眼、敢于紅臉,以零容忍拉響懲處的“警示燈”,使紀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認真執行黨章、行政監察法、廉政準則等,探索完善紀律規定,為更加嚴厲整飭紀檢監察隊伍提供有力依據。圍繞貫徹八項規定精神,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地抓,抓好隨機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問題禁于未萌、止于未發;對工作不主動、情緒低落以及“庸、懶、散、奢”等可能引發違紀違法問題的苗頭,靈活運用組織處理、誡勉談話、函詢等方式,及時予以糾正,防止小錯鑄成大錯。加大對案件查辦、信訪舉報、執法監察、糾風治亂等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膽識和勇氣,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典型案例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形成震懾。今年以來,未發生一起紀檢干部泄露秘密、辦人情案、干擾辦案、徇私舞弊等違紀違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