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山苗嶺衛士情 記祿勸縣紀委副調研員李世平

發布時間:2016-03-24 08:29:1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李世平工作照。楊振華 攝

“馬的唻,阿司康故黨員你攏遮土,二高麻和(漢語意思:快點來,我們村兩個黨員打架,影響太惡劣了)!”彝族群眾反映。“麻杰,阿榮阿茉么嗨,我他時高期(漢語意思:請保持冷靜,我們馬上到)!”時任撒營盤鎮紀委書記的他,用流利的彝語回應了彝族群眾的反映……

他雖然彝語流利,卻是一位地道的漢族干部。他從事基層紀檢監察工作30年,曾多次被評為市級“先進工作者”,2008年被評為“昆明市勞動模范”,他就是明年即將退休的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紀委副調研員李世平。

他剛毅執著,堅守陣地

他是大山的兒子,堅定、擔當、務實,靠著對工作的無比執著和軍人的剛強堅毅,堅守在紀律審查工作陣地,30年來,李世平組織和參與審查案件300余件,他敢于較真碰硬、不畏艱難,經手審查的案件沒有一件申訴復查,無一件冤假錯案,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考驗。

他是一名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漢族干部,不清楚本地語言及風俗的“軟肋”使他在紀檢監察工作中到處“碰壁”。在一次走訪調查中,就曾有群眾用彝語說“鎮上紀檢干部和被調查對象是穿一條褲子的,調查走形式,不可信”,得到群眾響應,把不懂民族語言的紀檢干部晾在了那里,使得調查工作不得不中止。

吃了“苦頭”的李世平,深知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光靠熟練掌握黨紀法規是行不通的,還要了解民風民俗。在鄉鎮任紀委書記期間,他苦學彝族等少數民族語言,向放學的小學生學習,向田間地頭耕種歇息的群眾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就能用彝語與當地群眾溝通交流,掌握了他從事雙語紀律審查的工作“金鑰匙”。

在任撒營盤鎮紀委書記的一天,他接到該鎮德嘎村彝族群眾反映該村兩名黨員打架斗毆,事態很難控制。他了解到情況后,立馬挎上帆布包,帶著一名彝族干部,頂著凜冽風雪,徒步跋涉4個多小時。到達目的地時,早已饑腸轆轆,身上多處擦傷。

由于事態緊急,他拒絕了群眾提出讓他歇下烤火取暖,吃洋芋充饑的好意。他用流利的彝語詢問當事人和旁邊群眾具體情況。由于語言互通,他很快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調查核實工作極為順利,原來事情起因于兩家孩子的瑣事。鑒于兩名黨員認錯態度良好,沒有造成惡劣影響,同時也考慮到兩家是家族兄弟,調查組對兩名黨員進行批評教育,要求他倆在村黨支部會上作檢討,并召集兩家親屬進行調解,很快兩家互相致歉,握手言和。第二天調查組走時,兩家已經恢復往日融洽關系。而像這樣對事件的妥善處理,在他30年的工作中處處都有體現。

他心系群眾,赤子情深

他是彝山苗嶺上空的雄鷹,他深愛著這片熱土,他用紀律審查守護著群眾的“救命錢”,他用紀律審查“治病樹”“拔爛樹”,維護好一方政治生態。

他對干部群眾有深厚的感情,每逢低保戶拿到被截留、貪污的低保金,被處分同志思想有進步時,他都會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查辦某村村委會主任貪污、截留低保金案中,當他看到住在破墻倒壁的房子里、衣衫破舊的老人,伸出皴裂的雙手熱淚盈眶地接過600多元的低保金時,他流淚了,并從自己的衣兜里掏出僅有的200元錢遞給老人。

2014年某鄉鎮小學校長因違紀被免去校長職務,在回訪中了解到,被處分人認為安排其在原校任教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李世平也認可這種看法。他積極與縣教育局溝通協調,把被處分人調整到其他學校任教。一談起李世平,這名被處分的同志就感慨地說:“今天我能取得這點成績,非常感謝他,他幫我徹底卸下了包袱,協調調整任教學校,讓我感受到了組織對犯錯誤黨員的關心愛護,也改變了我對紀委的看法。”

紀檢路上一萬多個日日夜夜,他心中只想著大家,沒顧上小家。他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妻子在農村耕種土地,孩子大學畢業后在外打工,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無數次看到妻子一個人農活忙不過來,大片莊稼爛在地里,老母親住院自己不能陪伴照顧,他的心里充滿了無限的愧疚。

有一次,在審查一個很有“分量”的干部時,這名干部暗示他,只要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稍稍“留點情”,可以幫他解決妻子的戶口和工作問題。他不為所動,秉公執紀,義正詞嚴地拒絕了。

他老驥伏櫪,永葆本色

他2010年改任非領導職務,別人勸他可以歇歇,多陪陪老伴兒、帶帶兒孫、享享清福了。他卻說:“任非領導職務又不是退休,領工資不干活那是嚴重的違紀,咱們老紀檢更是要永葆本色,樹立標桿,以身作則。”改任非領導職務后,他沒有缺席、遲到、早退過,致力于做好“傳幫帶”,手把手地將紀律審查的技巧方法和實踐經驗傳授給年輕的同志,哪里有紀律審查的難點,哪里就出現他的身影,同事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李老。

一次,他列席縣紀委常委會,分管紀律審查工作的副書記匯報案件時,其余常委均同意該案定性處理意見,他卻提出不同的定性處理意見,并深入闡述他的意見建議,經認真研究,最終該案按他的意見進行了定性處理。

縣紀委案審室主任說,2012年李老生病轉院到昆明住院做開腔切除腫瘤手術,躺在病床上的李老始終放心不下正在審理的案子,病情一好轉就打電話到室里詢問指導,同事們不忍心打擾他,即使遇到審查阻力和疑難問題也沒告訴他。得知情況后李老很生氣,他不顧醫院的勸阻提前出院,拖著尚未康復的身體熬夜參加案件審理工作,年輕同志看到他這種“玩命式”的工作態度都感動得流淚了。

他像一棵不易彎曲的樹,無論長在哪里,腰桿都挺得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