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患者到某醫院投訴,恰逢該醫院有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情急之下,相關負責人對患者說:“你放心,明天就給你處理,一定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但結果是,好幾天過去了,問題也沒得到處理,引起患者更大的不滿。
當前,面對群眾提出的問題,確有個別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喜歡采用類似這樣“塞奶嘴”式的解決辦法。有的不把群眾提出的問題當作是改進自身工作、服務群眾的一次機會,反而把問題當成“麻煩事”,不愿擔當,不想負責。遇到問題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出現了坑用木板蓋”,或像上文那樣,只給出口頭承諾,卻不實際解決。還有的解決問題只看重眼前利益而輕視長遠發展,止步于表面“搞定”而忽視對深層問題的深挖細究,就像用“鋸箭”的方式來療傷,只將暴露在外的“箭桿”鋸掉,對留在里面的“箭頭”卻不聞不問,最終難免“箭毒”發作。
不管是“塞奶嘴”還是“鋸箭桿”,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不僅會進一步損害該職能部門在群眾眼中的形象,也會給該部門未來的發展埋下更大的隱患。
與其對問題推三阻四、消極應對,把解決問題停留在口頭上,不如積極面對問題,真正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在思想上,對于群眾的問題,不管大小,均要加以重視。群眾利益無小事,每一個建議、每一條意見、每一樁問題都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滿載群眾的期盼,口頭上的敷衍,行動上的應付,只會更傷人心。在行動上,要多從自身工作入手,加以反思,查找漏洞和不足,真正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拿出實際行動來,不僅要解決問題,還要多調查研究,力求徹底解決,讓類似問題不再出現。(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