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媒體發布了吉林省白山市政協副主席褚來福腐敗警示錄。文章說道,褚來福在得到第一筆不義之財時還有所擔心和不安,但很快僥幸心理占了上風:“收房子、收200萬元,都是一對一的,一把一利索,我離開了靖宇縣,就不會出事了。”
心理學家認為,貪官的行動墮落,首先源于心理的墮落,而心理墮落的初始便是僥幸心理的滋生。被僥幸心理“絆倒”,褚來福不是第一人。相反地,心存僥幸已成為近年來許多落馬官員的共同特點。在第一次伸出不該伸的手時,他們大多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但最后抵不住利益的誘惑,便自我安慰“手段隱蔽,無人察覺”,或以為“身份特殊,關系網廣,查不到自己”。于是,一次次的放任縱容,一次次的自我麻痹,在習慣性的“僥幸”里為自己埋下“不幸”的禍根。
法國著名哲學家狄德羅曾說過,人生最大的錯誤,往往就是由僥幸引誘我們犯下的,當我們犯下無從寬釋的錯誤之后,僥幸隱匿得無影無蹤。僥幸是不幸的開始,而不幸是僥幸的累積。一步邁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卻不能及時清醒,反而自作聰明、掩耳盜鈴,促使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一步步走下去,直至跌落懸崖。
那些心存僥幸的違紀者,顯然低估了黨和政府堅決鏟除腐敗的決心和力度,錯估了黨紀黨規的威嚴和力量,高估了自己的手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定不移地推進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打虎”“拍蠅”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已然形成“無禁區、零容忍”的態勢。黨員干部需清楚地認識到:僥幸得了一時一事,僥幸不了一生一世。任何踐踏紀律底線的行為都將受到嚴懲,任何逃避查處的想法都只能是妄想。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這為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銘記于心、躬行不渝,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醒,嚴守底線,心存戒懼,時刻保持謹慎的態度,勿以惡小而為之。
紀律面前沒有特殊的黨員,僥幸不是逃避責任的“曲徑”。黨員干部幸福人生的唯一途徑只能是嚴守紀律、嚴于律己。伸手前心存僥幸,存下的是不幸;違紀后心存僥幸,遲早要跌更大的跟頭。像褚來福這樣的落馬貪官,就是最好的例證。(孟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