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處于城郊結合部,經濟基礎不錯、集體資產不少。錢多事兒也多,想要排除干擾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挺難。往屆“一把手”連同下級多人同時“落馬”,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凱上任就考慮如何破解這道難題。
一只腳在城,一只腳在村,金馬街道既享受了城市化帶來的資產增值,也面臨著拆遷改造和資產監管的難題。金馬街道辦事處主任趙志紅認為:“破解村居 三資管理 的難題和減少權力尋租的空間,必須從規范權力運行機制和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兩方面抓起。”
拆遷過程中,資產認定及賠償監管并非不嚴密。按照相關規定,資產到底屬于集體還是私人,需要從小組、社區和街道出具三級證明層層確認,經過公示,方能認定。但實際工作中,監督鏈條仍未完全閉合,問題在于集體資產的管理和認定上信息公開不足。
確保信息公開,關鍵還是程序保障。“處置集體資產必須向居民公開,到會人員還要逐個簽字。”金馬街道大樹營社區黨支書劉杰紅說。要是沒開會、偽造簽字咋辦?金馬街道紀委書記江偉介紹,街道出臺辦法規定,社區、小組在上會討論的集體“三資”相關處置事宜中,沒有經監督委員會提前審核提出初審意見的,一律不能上會討論,也不得會后補簽。關鍵要讓不走程序的事情無法推進,從而通過形成可追溯的程序閉環,杜絕資產處理過程中的暗箱操作。
不過,走程序意味著花時間。“小矛盾埋下大隱患,要是程序不嚴密違法決策甚至貪腐,引發群體性矛盾的賬咋算?程序上的時間成本是值得的,得算大賬和長遠賬。”大樹營村主任方全說。
實際上,即便沒有征地拆遷,街道村組僅集體資產出租,每年也有幾千萬收入。金馬街道根據自身實際對市區兩級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作了進一步細化,專門成立了一個相對獨立的資產監審小組,對街道重大項目建設、大額資金支出等事宜進行前置性審查。
不過,街道書記、主任卻不在資產監審小組中。現任金馬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定剛解釋:“ 一把手 一旦說了意見,很難再聽到反對意見,所以書記和主任都不進監審小組。”
如果利益相關方“搞定”了監審小組的負責人怎么辦?實際上,經過監審小組商議的項目,仍要經過街道黨政聯席會集體討論,書記、主任和街道整個黨政班子均可以在此環節提出相應的意見、建議,從而確保項目公開、公正。
對“一把手”來說,規范權力行使也是最大的保護。楊凱說,“擔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僅是喊在嘴上、浮在面上,而應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常態嚴管。如果主體責任落實不力,即使自己沒有貪腐,也會被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