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身邊有人給領導送錢后得到提拔,我也就跟著送了。”“看到有的領導干部一邊大肆收受賄賂,一邊還照升不誤時,自己慢慢地也就放松了思想防線。”……
鐵窗內,落馬官員反思自己的貪腐行為,無不追悔莫及、羞愧難當。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中有不少把自己的貪腐歸咎于“從眾心理”,實際上是為自己破紀違法尋找借口、推脫責任。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些貪腐官員墮落的心路歷程: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歪風邪氣麻木不仁,甚至隨俗浮沉,甘之如飴,不知不覺地一步步陷入貪腐泥淖,直至不能自拔。
從眾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群體心理學認為,人在群體中容易迷失,身處不良環境容易墮落。“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一個人如果意志不堅、定力不強、修養不夠,就很容易被“法不責眾”的錯誤思維裹挾,守不住初心,定不住本真,擋不住誘惑,淪為隨波逐流、安之若素的一員。所以,黨員干部須修身律己,保持定力,煉就“金剛不壞之身”,也就是說要“慎眾”。
“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是古人對“慎眾”提出的告誡。而要真正做到不同流、不合污,往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努力。尤其在周圍人互相影響的不良環境中,更容易在身邊誘惑的慫恿下失去自我,在“眾人皆醉,我何獨醒”的自我寬慰下迷失方向,在“大家都這樣,不會有事”的自欺欺人中越陷越深,不可收拾。
《元史》記載了學者許衡心有定力、不盲目從眾的故事。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熱口渴。路遇梨樹,行人紛紛摘梨解渴,唯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為什么,他說:“此非吾梨,豈能亂摘?”別人笑他迂腐:“亂世梨無主。”許衡正色回答:“梨雖無主,而吾心有主。”
境界源于修養,歪風止于正氣。對領導干部而言,如何做到像許衡所說的那樣“吾心有主”,所做的那樣不為生態所染、不為氛圍所惑、不為情緒所亂,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擔當。
西方有諺,“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黨員干部要堅定理想,堅守信仰,在眾人中時刻反躬自問,自反而縮;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勇于祛除私心雜念,堅決抵制歪風邪氣;心有定力,一身正氣,不被大眾裹挾,不為歪風折腰,保持人格獨立,始終做一滴純凈的“雨滴”。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恪守底線、善始善終,真正體現出共產黨員的本色。(孟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