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山: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升黨員干部五種意識

發布時間:2016-05-20 08:03:16   來源:怒江州紀委

貢山縣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著力提升黨員干部五種意識,堅持把學習教育做實、做細、做出成效。

提升黨章黨規學習意識,強化“群眾語言”表達能力。縣委組織部為294個參學黨組織和3263名黨員提前訂制了《黨章黨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貢山縣“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材料匯編》以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筆記等學習輔導材料,并要求廣大黨員通過集體學、個人學、現代媒體推廣學等方式,認真學習黨章黨規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特別是黨章的學習,要求黨員干部抽出時間、沉下心來,逐字逐句細細品讀,同時結合重點段落摘抄、寫心得體會等方式,做到學深悟透、入腦入心。通過學習,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做到“四明確一緊跟”,即:明確黨員身份、明確黨員職責、明確宗旨意識、明確道德規范;做到履職盡責緊跟“兩學一做”整體部署。同時,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結合自身工作職能,能把工作目的、情況、效果等向群眾表達清楚,傳達好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強化“群眾語言”表達能力。

提升脫貧攻堅責任意識,樹好“人民公仆”形象。堅持把學習教育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兩手抓兩手硬。按照中央和省委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的要求,結合村情類別、產業發展和工作重點,堅持人崗相適、對口選派原則,著力選好第一書記、優選駐村干部隊伍,充實脫貧攻堅力量。組建了26個駐村扶貧工作隊,駐村工作隊長由聯系鄉鎮的領導擔任,副隊長一般由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擔任,成員由聯系單位選派干部、鄉鎮聯系干部、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大學生村官(選調生)組成。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深入聯系村積極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詳細了解貧困戶真實情況、做好建檔立卡等工作,為推動精準扶貧奠定基礎,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把“合格黨員”的形象樹起來。

提升履職盡責職業意識,堅持“做好每一件細微的事”。要求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結合個人崗位,增強履職盡責意識,要珍視為黨和人民服務的機遇,珍視“黨員”的身份,繼續深化作風建設,扎扎實實把本職工作做好做細,堅持做好每一件細微的事。要求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帶好頭,作出榜樣和表率,要求下級做到的,領導班子首先做到;要求班子成員做到的,一把手首先做到;要求部門行業做到的,上級機關首先做到。使廣大黨員干部提高主體意識、參與意識、責任意識,發揮好各自的作用。

提升問題整改意識,堅持“開門納諫找差距”。“兩學一做”關鍵在做,該縣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對照“合格黨員”的標準,找準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落實。細節決定成敗,沒有小事的積累,就成不了大事;忽視小事的影響,就可能敗壞大事。例如一些黨員干部上班遲到早退,辦事拖拉推諉,工作時間上網玩游戲、看股票、聊天等等,看起來似乎是小事,但往往就是這些小事,影響了工作效率,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帶壞了社會風氣。因此,該縣堅持從“小事”找起,從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找起,從群眾不滿意的事情找起,堅決把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辦事拖拉、效率不高,公款吃喝、索拿卡要等突出問題查找出來,通過受理投訴、明察暗訪、專項檢查、案件查處和媒體公開曝光等形式,狠抓不落實的事,查處不落實的人,進而達到以個體教育全體、通過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目的。通過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面向社會、面向群眾,開門納諫,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讓群眾的聲音傳得上來,讓黨員干部的整改提高落實到位。

提升紀律紅線意識,強化監督檢查促落實。縣委成立了兩個巡回督導組,督促各鄉(鎮)黨委、縣直單位黨委(黨組)抓好中央、省委、州委、縣委有關精神和部署要求的貫徹落實;采取聽取匯報、專項調研、參加學習討論、列席組織生活會、隨機走訪、巡回檢查、重點抽查等方式進行督促檢查和指導;了解掌握各鄉(鎮)、縣直單位學習教育開展情況和實際效果,及時總結推廣基層創造的新鮮經驗,發現和糾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同時,縣紀委、縣委督查室堅持對照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持續抓好監督檢查,力促整改落實。一是從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基層意見最大的問題改起,從企業要求最強烈的事情做起,切實加大整改力度。對群眾反映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如精神不振、效能低下、公款大吃大喝、公務用車不規范、公款旅游、干部參與賭博等,堅持高標準找差距、高要求定目標、高質量抓整改,對存在的問題不回避、不掩飾、不護短,做到舉報案件查處不徹底不放過、突出問題不解決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長效機制不建立不放過。二是繼續加大糾風工作力度,著力治理窗口單位中的不正之風,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公路“三亂”問題、環境衛生問題等。三是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組織機關干部深入基層,查民情、解民難,把沒有落實到位的工作和政策進行梳理,逐一落實到位,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聶婷婷)